本报记者 宋新 邓璇
盛夏的大龙湖畔,水波潋滟。走进江苏徐州大龙湖会客厅,路演中心内,激光笔的光点正聚焦在推介项目的发展规划上;共享会客室中,几位企业家与银行负责人围坐一堂讨论热烈;共享办公室里,一场创客灵感碰撞正在一群年轻初创者之间展开……位于金融服务中心云盛金融大厦十楼的大龙湖会客厅,是由云龙区精心打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汇聚资源、激发动能、驱动发展的城市“活力磁场”。
▲位于金融服务中心的大龙湖会客厅成为汇聚资源、激发动能、驱动发展的城市“活力磁场”。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许晨 摄
项目落地的“加速器” 全周期护航跑出“云龙速度”
“从基金设立到首笔投资落地用了66天,这速度太惊人了!”徐州亿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丽君难掩激动之情。
6月27日,主城区基金完成对该公司2000万元的投资交割,作为基金首个直投项目的快速落地,充分彰显“龙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效应,这是云龙区建成大龙湖会客厅以来项目服务效能的生动体现。
不仅在资金支持上迅速响应,大龙湖会客厅更构建起全周期、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企业落地过程中精准对接关键需求,“事无巨细”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过程(江苏)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落地过程中,面对企业对工商注册流程不熟悉的痛点,云龙经开区作为运营会客厅的服务专班成员单位,化身“专属管家”,通过点对点全程代办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拿到市场准入“通行证”;考虑到员工住宿对生产稳定性的影响,服务专班从资源库中精准筛选优质房源,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针对企业大型设备运输进场难题,服务专班联合城管、园区管理方成立专项小组,制定详细进场方案,全程跟踪设备运输、安装环节,确保设备安全按时到位。
从蓝图到现实,大龙湖会客厅以“资源整合—精准对接—落地护航”的闭环体系,为项目成长扫清障碍。
大龙湖会客厅实体化运作从形成概念框架,到方案设计、进驻施工,历时2个月。截至目前,大龙湖会客厅已组织投融资路演、政银企对接等活动16场,促成项目签约18个,并开通证照办理“绿色通道”,使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30%。
▲共享会客室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沙龙。
深度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全程保驾护航,大龙湖会客厅将服务力转化为生产力,将效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持续擦亮项目落地“加速器”品牌,生动诠释着“云龙速度”的真正内涵。
人才赋能的“加油站” 构建“金字塔”式成长生态
“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紧缺。”金融专班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心声,这也正是大龙湖会客厅打造多层次人才赋能体系的初衷。
人才招引难?那就自己培养。云龙区依托会客厅功能,通过高端人才沙龙、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辅导等多种形式,为区域人才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已吸引50位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人入驻“大龙湖智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场,覆盖人才1000多人次。
“这种精准、务实的赋能模式,效果显著,真正帮企业和人才解决了痛点。”大连融睿数据公司总经理陈小强介绍,作为“大龙湖智库”的专家之一,他带来的专场培训课程场场爆满。
“会客厅就像一个‘加油站’,不断为我们输送知识和能量。”参加培训的墨阳钢贸公司副总经理姚远说,“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结识了很多行业精英,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人脉资源。”
为了持续向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服务专班还牵头推动产教融合实践。由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新纪元期货有限公司、北京物资学院期货学院三方合作共建的产教融合示范班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期货与衍生品班”,正是会客厅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创新探索。
“这个产教融合示范班创建的目的,在于持续不断地培养具有实操技能的金融人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永介绍道。
▲大龙湖会客厅里,工作人员介绍其功能。
为了让人才在云龙区安心发展,会客厅还打造了集成人才政策申报、生活服务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从公司的行政审批到人才补贴申请,专班都能帮我们搞定,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一位刚落户云龙区的创业人才满意地说。
“全国各地的金融集聚区我大都去过,像云龙区这种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在金融服务中心精准发力、不断完善金融业态生态体系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陈小强直言,“以人才引领为本的推进路线,未来可期,我认为是打造区域性金融高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产业升级的“会客厅” 汇链聚能驱动转型引擎
在大龙湖会客厅路演中心近日举办的豆粕专场活动上,贸易型大宗商品企业江苏和牧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踪家权作为“大龙湖智库”专家,分享期现结合、场内场外结合的实战经验;服务专班对接徐州最大的尿素贸易商江苏国宁农资公司时,得知其需要尿素研究员,随即联系4所在徐高校,并筹备研究员培训班,同时企业也成为培训班学员短期实习基地……
以大龙湖会客厅为基地,以“需求为导向、产业为导向”,为产业生态各方量身定制的特色培训项目越来越多,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快、越来越广,服务专班的工作质效也随之迅速走深走实。
云龙区作为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居格局之要、拥禀赋之佳、承使命之重,在区域争雄、竞相发展上大有可为、前景可期。作为产业升级的“会客厅”,这里不仅是人才交流的平台,更是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服务专班联合市区相关单位,定期举办政策专场解读会。在最近的一场云龙区智慧能碳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建设宣传解读会上,徐州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中柱认真记录着政策要点:“大龙湖会客厅服务专班把分散的政策整合起来,还邀请专家进行解读,让我们能及时准确地把握政策导向,享受政策红利。”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服务专班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设置产业主题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
云龙区正锚定智能制造、检验检测、数字经济、零碳负碳、生物科技、低空经济等产业赛道,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龙湖会客厅就像一个磁场,把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合力。”区人才办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联合区各部门单位,持续完善平台功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夕阳西下,大龙湖会客厅的灯光渐次亮起,这里依然人头攒动。“在这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机遇。”这是所有入驻企业共同的感受,也是大龙湖会客厅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这座集项目加速、人才赋能、产业升级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正以澎湃动能助力云龙区“一核三心”发展战略,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记者手记:城市的“磁场”与“温度”
邓璇
大龙湖畔金融服务中心里的大龙湖会客厅,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企业、人才在此汇聚,也如一炉温火,悄然烘托着城市跃升的热望。
两个月建成投用,16场投融资路演、政银企对接等活动,促成18个项目签约,项目平均落地周期缩短30%……这些数字勾勒出会客厅作为项目落地“加速器”的轮廓,但真正动人的,是数字背后的细节。为企业代办注册时的耐心,筛选员工宿舍时的细心,护送大型设备进场时的用心,服务专班把“事无巨细”刻进了每一个环节。在这里,“效率”从不冰冷,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温度。
创客们的灵感碰撞、期货班学员的求知眼神、智库专家爆满的课堂……会客厅像个永不停歇的“能量中转站”,一边把高校的人才资源精准输送到企业,一边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培训课题。当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的学生走进江苏国宁农资公司实习,当大连专家的课程惠及本地企业家,人才金字塔的基石正被一“砖”一“瓦”筑牢。
暮色中的会客厅依旧热闹,有人在修改路演方案,有人在对接产业链资源……这座“磁场”最神奇的地方,或许就在于它让相遇变得简单——政策与企业相遇,人才与机遇相遇,创新与产业相遇。正如创业者所说,转角可能遇到的不只是机遇,更是一座城市对发展的热忱。
徐州大龙湖的水波还在荡漾,会客厅里的故事,正成为新的涟漪,一圈圈激活着城市的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