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泰州姜堰: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民收入“增长极”

      春光正好,农事正忙。2月24日,走进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丰源蔬菜种植合作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菜农们穿梭在田间,为早春蔬菜细心除草。一排排新培育的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幼苗茁壮成长,在智能化设备的呵护下,一幅丰收图景正徐徐铺展。

      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更高效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化转型,丰源蔬菜种植合作社便是一个生动缩影。新安装的智能化控温、调光、配水等设备,为蔬菜幼苗创造了近乎完美的生长环境。这些设备不仅能精准调节温湿度,还能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自动通风、供水,使得幼苗存活率从原先的 70% 大幅提高到 90% 以上。科技的力量,正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稳定。

      作为当地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丰源蔬菜种植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姜堰区农业农村部门给予资金扶持,促成其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引入多个蔬菜新品种。合作社负责人陈华健介绍说:“我们现在培育的番茄、辣椒、茄子等 8 个品类蔬菜中,一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最新研发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外观品相好,产量也比常规品种提升 30% 左右,每年亩产经济效益可提高 500 到 800 元。” 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姜堰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项目驱动,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苗好一半收”,这句古老的农谚在姜堰区得到了新的诠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姜堰区坚持质量效益导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4 年,全区入库新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7个,续建项目5个,完成投资12.7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旅游、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不仅提升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正成为姜堰农业发展的坚实根基,推动着农业经济持续增长。

      在姜堰区顾高镇顾高村,一项创新的举措正在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顾高村作为集镇所在村,小区、店面、工厂集中,对物业服务需求较大。为了盘活公共资源、节省公用支出、助力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9月,顾高村在区相关文件精神指引下,牵头成立了顾之家物业管理公司。

      成立两年多来,顾之家物业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购置大型扫地机、清洗车、保洁船等专业设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2024 年,顾高村上争资金6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设备配置。如今,顾之家物业不仅承担了集镇、河道及周边镇村公共区域的管护业务,还凭借优质的服务拿下了辖区内27家饭店、3家大型超市、21家园区企业的保洁项目,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顾高村党委书记顾银军介绍说:“去年,物业带动村集体增收237.3万元,帮助42名特殊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聘用临时工作人员200多名,带动村民年均增收1.35万元。” 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公共服务难题,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的双增长。

      政策扶持,激发农村发展潜力

      为了让农民的 “钱袋子” 更鼓,姜堰区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全力打造以村集体为主体的经济群体。区级财政每年划拨不低于 2000 万元专项资金,通过财政奖补、贴息、国资参股经营等方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发展信心。

      数据显示,去年,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220 个,100万元以上村136个,200万元以上村51个。此外,姜堰区还积极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工作,鼓励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释放农村改革红利。2024年,全区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农房(含有偿退出)378 亩,盘活利用农房收益比2023年增加14.58万元。

      在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项目挂钩联系制度的同时,姜堰区高质量实施党建引领 “两社” 联动项目,不断优化 “1+1+N” 发展模式。2024 年,共实施31个区级示范项目,总投资1.38亿元,预计可新增村集体收入690万元。这些政策举措,正不断激发着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春明表示,未来将继续打好“施政策、强产业、促改革”系列组合拳,稳步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通过持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的稳定性,持续彰显联农带农、精准施策的综合效益,让农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