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宜兴:描绘“一圈一带一区”,让湖光山水总相“宜”

  沿着宜兴48公里太湖岸线驱车行驶,曾经的千亩圩田、残山剩水变为风光旖旎的大有秋景区;废弃鱼塘在精彩蝶变串珠成链后成了33.8万平方米生态湿地;美丽乡村、生态农庄、村咖露营地等点缀其中,在生态治理下,太湖西岸变了,变得美起来、热闹起来。2024年,太湖湖体平均水质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



  面对持续维稳向好这一考题,太湖上游的宜兴如何答题?“力度空前。”宜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孙列锋用这四个字概括了当前宜兴太湖治理工作。在全市美丽无锡建设大会后的第一时间,宜兴党政联手,召集主要部门研究落实具体工程举措,细化措施、挂图作战。治太项目再深入,投资力度再提升。今年,宜兴计划完成86项重点任务和58项重点治太项目,其中,27项为省级治太重点工程,新建项目30项,年度投资额约32亿元,约占全市三分之一。

  入湖河道水质提升难度大、太湖湖体总磷控制难度大……面对这些新挑战,宜兴精准施策,坚持“河湖同治、水岸共治”理念,围绕“清内源、减外源、扩生态”三条主线,全面推进以“滆湖生态圈”“太湖入湖生态过渡带”“太湖西部生态缓冲区”为核心的“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建设。“主抓四减一增。”孙列锋介绍。聚焦工业源控量、农业源减量、生活源清量、底泥源削量、生态扩量,今年,宜兴定下了实现太湖西部区及滆湖宜兴水域水质总磷稳中有降,太湖主要入湖河道总磷均值下降5%、力争达到10%的目标。



  太湖西部区和滆湖南两个湖库断面是宜兴太湖治理的重点区域、难点区域。从单一污染源的治理向整河体系治理转变,宜兴坚持系统思维,计划实施12个综合整治项目。除了持续推进新孟河下游、太滆南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外,将新实施滆湖上游河道综合整治、入滆湖河道综合整治等多项工程。

  宜兴是农业大市,减外源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重头。“坚持用生态手段治理生态问题,不断探索符合宜兴特色的农业污染源减量思路。”宜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历史数据分析,未改造完成的鱼塘和农田在排水期间对河道水质达标造成了冲击。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构建农田生态化体系。源头上加大秸秆离田力度,提升秸秆综合处置能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等综合施策,实现农业污染源过程拦截。近年来,宜兴加快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域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去年,宜兴完成池塘退养(复耕)约1.2万亩,正在推进实施改造约1.6万亩。到今年底,宜兴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约9.5万亩,改造面积占养殖面积约81%。



  眼下,贯穿宜兴全市域的“一圈一带一区”生态空间已成为城市生态扩容的核心所在。在58项重点治太项目中,生态修复项目占比最高,其中11项涉及水生态修复。“‘一圈一带一区’不仅是宜兴探索太湖水生态修复新路径的有效尝试,也是放大延伸生态文旅价值,实现水生态、水经济和水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孙列锋认为。经过3年多的建设,“一圈一带一区”水生态空间雏形初现。如今,东氿水下森林成为城市新风景,太湖西岸33.8万平方米的10个湿地串珠成链筑起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衍生出了露营、赏花、观光农业等多种新业态。今年的水生态修复项目将在滆湖、东氿、西氿、莲花荡等重点河湖近岸水域开展,年度投资额约6.2亿元,建成后宜兴水生态湿地将达到约3万亩,进一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容量。(蒋梦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