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70后大叔种出百亩“希望的田野”:“白胖子”慈姑端上节日餐桌

迎着初春的微风,江苏宝应县射阳湖镇戴庄村的慈姑(又名茨菰)田里,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10月至2月是慈姑的采摘季,白白胖胖的慈姑从水田里被采摘出来,这也意味着,辛苦一年的农民们,收获了一个丰年。近百亩的慈姑田喜获大丰收,多亏了当地的“种植大户”王国山。今年47岁的他,短短几年间,从一名售卖玻璃工艺品的个体户变身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慈姑先锋”。他笑呵呵地邀请记者今年夏天再去他的慈姑田:“8月的慈姑田是最美的,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了就让人高兴!”



从个体户到新农人

他带着村民一起致富

王国山是土生土长的宝应县射阳湖镇戴庄村人,几年前,他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接触到了慈姑种植,“我朋友在宝应县曹甸镇下舍村种慈姑,那里是远近闻名的‘慈姑之乡’,有2000多亩的慈姑种植面积,我听他描述后,感觉到宝应县的地理环境,对慈姑种植来说是一片沃土。”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熟悉的玻璃工艺品生意,投身到慈姑种植中来。

2023年年初,他承包了96亩土地,开始了他的慈姑种植之旅。面对陌生的种植技术,他只能一边种一边学。从6月开始的播种季到10月开始的收获季,王国山几乎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忙碌。尽管辛苦,但他从未放弃。他向周边有经验的种植户请教,向农业专家学习,甚至自己在田里反复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种植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王国山的慈姑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每亩产量达到了3500斤,每亩的净收入超过1000元。这一年,他不仅自己尝到了丰收的喜悦,还带动了村里20多名村民一起参与种植。“这些村民不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平时赋闲在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王国山的慈姑田里,他们找到了一份既能补贴家用又能打发时间的工作。

农忙的四个月里,老人们每天早上7点准时来到田里,中午吃上一顿王国山准备的热乎午餐,下午继续劳作,到傍晚5点收工。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说:“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这日子过得可比在家闲着强多了!”

慈姑烧肉上餐桌

70后大叔种出“希望的田野”

走进戴庄村的慈姑田,能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王国山的带动下,慈姑种植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大产业。

王国山告诉记者,慈姑种植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需要严格的技术管理。为了保证慈姑的品质,他坚持采用绿色无公害的种植方式,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这种天然的种植方式,使得慈姑的品质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每到收获季节,来自江苏省常州、南通以及上海、山东、江西等地的经销商都会主动上门提货,慈姑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王国山介绍说,“慈姑烧肉是道名菜,过年的时候,宝应县很多居民的餐桌上都有,加上我们种植的‘苏州白’慈姑品种好,营养价值高,每一个都白白胖胖的,有大量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很受居民们的欢迎。”记者过年期间就在宝应的餐桌上品尝到了用‘苏州白’烧制的慈姑烧肉,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宝应的菜场上买慈姑很方便,过年期间价格也不贵,很多人喜欢吃。”



王国山的慈姑种植2024年也迎来了大丰收,看着一筐筐白嫩嫩的慈姑,王国山感到很欣慰,“慈姑种植不仅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更让我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希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姑种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产业中来。”

他计划2025年再增加100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慈姑种植规模。他还打算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慈姑的产量和品质。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慈姑种植产业在戴庄村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采访结束时,王国山热情地邀请记者夏天再来戴庄村,亲眼看看慈姑田里那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他说:“8月份的慈姑田是最美的,绿油油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那时候,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记者相信,王国山的慈姑田不仅会是一片美丽的绿色海洋,更会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梦想的田野。

通讯员 翟晓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张冰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