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点·亮|为养老“存点时间”,南京6.9万名志愿者存了65.3万小时


“你看,这个U盘两头都有插孔,你把这个小插孔插到手机上,点开‘设置’……再把U盘大插孔插到电脑上,就可以把手机上的照片导到电脑上了。”“如果想以后便于查找,你在电脑上可以按照拍摄时间或者拍摄内容把图片这样进行归类……”

10月12日,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社区志愿者陈焱艳走进锁金四村67岁老人韩刚的家,用了近一个小时,教他学会处理智能手机图片。“太好了,我平时就喜欢拍照,手机里已经存了4000多张照片,现在导到U盘和电脑上,再也不担心手机内存不够用了。”韩刚开心得像个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服务的这一个小时,是韩刚自己通过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挣”来的。

在国内率先启动养老服务互助平台

作为一种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允许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按照一定规则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志愿者年老后需要帮助时,从中提取时间兑换相应服务。

2019年,南京在国内率先启动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平台选用市内覆盖用户量最大的公共服务移动应用“我的南京”App,设置专门功能模块,开发应用系统,同时构建“市、区、街、社”四级管理体系,设立服务点1300多个,覆盖99%以上城乡社区。五年来,互助时间平台已累计注册志愿者6.9万人,完成订单108万个,志愿者累计存储时间超过65.3万小时,已经成为南京有名的养老名片。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姚兆余长期跟踪研究“互助时间平台”,自己也是南京“互助时间平台”项目的注册志愿者。他表示,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能吸引众多志愿者加入,首先是因为地方政府重视,构建起“政府主导、通存通兑、权威统一”的运行机制,设立专项基金,保证兑付信用,确保制度的可持续。 “而开发互助服务平台,让需求者像网购一样一键下单即可获得便捷的照护服务,则大大增加了‘互助时间平台’的可及性。”

为保证服务质量,每名志愿者都需要经过资格审核、线上学习、统一考试后才能加入。在服务前后,志愿者还需要拍照打卡,确保完成服务。“不是谁都可以做志愿者。”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互助时间平台”志愿者在注册时,后台会把相关数据与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实时比对,了解志愿者的信用情况、违法犯罪记录等,确保老人安全。

是道德传承也是幸福延续

10月10日下午,记者跟随南京市鼓楼区宝塔桥街道方家营社区志愿者罗念祖到大桥新村为87岁的吴刚老人理发。方家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高龄老人众多,目前 “互助时间平台” 社区志愿者有75人,服务对象744人。经过小区中心广场时,一群老人正在聚在一起聊天,罗念祖经过时纷纷主动搭讪:“小罗又去哪里帮忙啦?”“小罗真不错!”可以看出,老人们都很喜欢他。

拐了两个弯来到5楼吴刚家,小罗进门后径直走到朝南第二个房间,反客为主招呼记者坐下便开始服务。“我年纪大了,5楼上下不太方便,小罗每个月都会上门帮我理发!”吴大爷一边享受服务,一边罗列着小罗的各种好——为人热情,一喊就到,除了理发还会测量血压、血糖、送餐上门……吴刚说,自己的子女不住同一小区,平时上班又忙,他和老伴尽量自己解决生活起居。但因为住5楼,年纪大了上下楼梯还是不方便,“社区服务很周到,比如这个‘互助时间平台’每周可以提供3个小时的免费服务,基本解决了我们的生活困难”。

虽然小罗这样的年轻志愿者深受欢迎,但“互助时间平台”的注册志愿者中低龄老人更多。67岁的韩刚仍然是锁金社区“互助时间平台”服务站活跃的志愿者——帮助社区高龄老人解决燃气泄漏问题,帮独居发病老人紧急送医,多次义务为社区老人免费更换电灯泡、水电维修、维修小家电等,还为其他志愿者提供修理培训服务,目前已经在互助平台存储了108个小时。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俊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这种依托于社区的服务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还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增进家庭和谐,营造幸福社会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深度老龄化加速到来,融合了志愿服务和互助养老的“互助时间平台” 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中显得更有意义。此外,在“互助时间平台”的志愿者中,很多志愿者是低龄老人,他们对高龄老人最有可能产生同理心和共情,服务也更贴心,这既是道德传承,也是幸福延续。“一个充满温情和友爱的社会,才是离美好生活越来越近的社会。”

让互助服务可存取可持续

扩大社会覆盖面,增加参与度,是互助平台活力的关键。从“互助时间平台”的订单需求看,助餐、助洁、精神慰藉、帮助买菜、基础手机应用等服务排在前五位。

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老人需求,“互助时间平台”不断升级服务,项目从最初以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为主,进一步拓展到“助乐、助学、助行、银发顾问”等老年人急需的文化娱乐与学习教育服务等38个项目,并将政府免费发放时间人群增加至特困老人、低保家庭中失能老人等四类人群。

截至去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达209.72万人,占21.97%,人口老龄化压力持续。为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南京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运行体系建设,比如增加志愿者的关爱措施、实施志愿者星级管理,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300、600、1000、1500小时的,可分别获评1到5星级志愿者,其中优秀志愿者推荐成为南京“诚实守信好市民”,享受在一定年度内或一定次数免费游览市属文博场馆或景区公园及乘坐地铁、公交优惠等关爱措施,目前已有86名优秀志愿者获评“诚实守信好市民”称号。

“与专业的社工服务相比,‘互助时间平台’的志愿服务很多是非专业的爱心人员,随着项目的深入,专业人员的作用日渐显现。”吴俊建议,鼓励专业技术志愿者加入,不仅可以提高为老服务质量,还可以为普通志愿者提供定期培训辅导。对此,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民政部门已经加强与社工部、人社、司法、卫健、老干部局等部门对接,鼓励具有专业服务资质的低龄老年人组建服务队伍,如退休教师、律师、医护等行业人员,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和为老服务的满意度。

“虽然‘互助时间平台’主打‘不花钱享受服务’,但对志愿者来说,如何保障今天的付出能在未来得到兑现至关重要。”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利用数字技术可确保“时间”资产的存储和兑换公开透明,不会被篡改,数据将被永久记录在链。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推广养老互助服务,如果未来全国各地的“互助时间平台”都能入网,那么志愿者今天在南京积累的服务时间,几十年后到其他地方仍可兑换,安心将更有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 文/视频

【点·评】

存储爱,更是存储幸福老年的美好希冀

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7亿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2.5%,其中超过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居家安享幸福老年,是很多国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年轻时把志愿服务时间“存”进去,老了可以兑换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这种依托于社区,将互助养老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养老模式提供了一种美好希冀。很多人相信,建立在公益和爱心基础上的 “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不仅能提供很好的养老补充服务,还能使邻里社区更加和谐。

金钱有价,爱心无价。在实际运作中,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项目的公益属性。很多人提供的服务时长常常远高于存储记录时间,相关部门也用更高层次的褒奖厚爱这些爱心志愿者。南京已有86名优秀志愿者获评“诚实守信好市民”称号,他们可以享受免费游览市属文博场馆或景区公园及乘坐地铁、公交优惠等关爱措施。

“存储现在时间换取未来时间”,离不开源源不断的志愿者特别是年轻志愿者的参与。从目前各地“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的注册志愿者年龄构成看,普遍存在低龄老人参与积极性高,年轻人参与少的现状,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的服务体系,提升项目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对志愿者来说,如何保障今天的付出能在未来得到兑现至关重要。南京通过建设数字化互助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范围服务时间的通存通兑。眼下,国内很多城市都建立起互助养老模式。如果存储的时间不仅在南京,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都可轻松兑换,互助养老必将更有吸引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