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凝聚减灾“新”力量,“韧性未来”更闪亮


WechatIMG5276a172d2ec971c548bb537220d43d9.jpeg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2024年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强调通过教育赋予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应对灾害能力,共享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技能,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区韧性建设的推动者,不断提高全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不过,灾害虽然不可避免,但可以减轻,只要重视应对且应对得当,危害程度就会减小。年轻一代,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关乎个人安全,更是社会韧性建设的关键所在,加强年轻一代防灾减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赋能年轻一代,构建社会韧性的基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灾害韧性”的定义,强调了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在应对灾害时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年轻一代,作为这些领域的未来主导者,他们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将直接决定社会在灾害面前的抵御和恢复能力。以我国为例,近年来在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为灾害预警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技术的提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年轻一代需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的能力,才能在灾害来临时迅速做出反应,减少损失。因此,加强防灾教育和实践,提升年轻一代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是构建社会韧性的必要之举,争取把灾害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

培养具有防灾意识的年轻一代,需要全社会“集聚合力”。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社会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当承担起培养年轻一代正确灾害认知的责任。如今,减灾不能仅通过理论教育和宣传来传授防灾减灾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借力模拟地震逃生、火灾疏散、洪水自救等场景教学,让年轻人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从而加深对灾害的理解和记忆。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整体防灾减灾工作,形成“技防+群防”的闭环,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将减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教育,将更有效地提升年轻一代在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判断和迅速反应能力,努力营造“防灾减灾、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年轻一代,更要成为防灾减灾事业“关键增量”。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一代拥有更多的渠道和平台来获取和传播信息。年轻人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防灾减灾知识,更应主动参与到防灾减灾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中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他们可以成为灾害知识的传播者和防灾技能的推广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的防灾减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投身到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中,用好创造力和想象力,为预警、监测、救援等提供新思路和“青”力量。

共筑减灾新未来,更需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眼下,年轻一代作为国际交流的主力军,他们应积极参与到国际防灾减灾合作中来,为推动全球减灾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好年轻的力量,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年轻一代的积极担当,我们有信心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韧性的未来!(文字:林岩  漫画:吴文锦)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