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戴庄老杜追“星”记


9月中旬,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老杜桃园”,一排排桃树枝繁叶茂,圆滚滚的桃子挂满枝头。

“这批冬桃是您指导种植的新品种,国庆前后就能上市了。”农户杜中志顺手递给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一个桃子。


中秋前夕,时代楷模、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右)来到戴庄村村民杜中志的桃园指导。

赵亚夫一手接过,仔细端详:“长得不错,大家伙儿准喜欢。”说罢两人都笑了,爽朗的笑声伴着桃香在果园回荡。

杜中志可以说是赵亚夫在戴庄村结识的第一位农民朋友。在老杜家里,珍藏着一张和赵老同框的照片:那是2007年9月,小雨淅淅沥沥,田间包菜刚刚育苗完成。赵亚夫撑伞蹲在地上,耐心地讲解有机种植技术。皮肤黝黑的杜中志身披雨衣蹲在一旁。赵老讲到关键处,杜中志特地摘下雨衣帽子仔细聆听…… 


2007年9月,农技专家赵亚夫(右)向戴庄村村民讲解有机种植技术。石小刚  摄

村里首个“吃螃蟹”的人

中秋前夕,句容依然暑热难消。83岁的农技专家赵亚夫不放心,忙里抽空来到戴庄村驻点调研。

戴庄村是2001年赵亚夫即将退休前选定的生态农业技术试验田。“戴庄当时是茅山革命老区较穷的乡村,全村岗坡地占七成,高低落差大、土壤瘠薄,农业效益低下,人均年纯收入还不足3000元。”但与此同时,赵亚夫也看到了戴庄村的“潜力”:人口密度低、污染程度较轻,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赵老的口中,我第一次听说有机农业。”2002年,杜中志初见赵亚夫。“赵老跟我们说,桃子种出来至少能卖五元钱一斤,种水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自认为是种田“老把式”的老杜简直不敢相信,村里人也都以为赵亚夫就是来推销种子农资的。

为打消农户们的顾虑,当年,赵亚夫亲自承包3亩岗坡地种植有机桃,雇佣当地农户帮忙,手把手教授农业新技术。


赵亚夫和杜中志望着郁郁葱葱的桃树。

 2003年,在赵亚夫带领下,杜中志种植了3亩有机桃,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户。3年后第一批桃子上市,竟然卖到每斤8元钱,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而过去的桃子,哪怕每斤1元钱都卖不掉。此后,杜中志又在赵亚夫指导下试种有机稻,七分水田纯收入就达2000元,高出普通大米收益6倍多。后来,杜中志逐渐将有机桃种植规模扩大到七八十亩,没几年家里就购置了小汽车、商品房。

从不信任到铁杆“粉丝”,这些年,一碰到田里的“麻烦事”,杜中志就习惯性地向赵老求助。20多年来,杜中志先后种过有机桃、有机水稻、有机草莓等,一年纯利润最高能达40多万元。 

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掘金”

“现在大家都重视产品品质,有机农业有奔头!” 70多岁的杜中志乐呵呵地说。

2004年,杜中志的儿子杜富海主动放弃城里工作,回乡跟着赵亚夫学习有机种植。这些年,杜家父子跟着赵老学到了很多。如今,杜富海说起防虫驱虫也是头头是道。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科学种植,老杜家的桃园收益颇丰。

在赵亚夫团队指导下,戴庄村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村民彭玉洪家种植猕猴桃,还在林下套种营养草、饲养家禽,省下了化肥费用,年收入超20万元。61岁村民任广明种植了大半辈子水稻,通过醋糟育秧、稻鸭共作等种养模式,粮食亩均收益从1500元提升至近6000元。从2006年起,赵亚夫在戴庄村成立有机农业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生产布局、技术培训、产品包装和市场销售,所得利润80%返给农户,重点帮扶的贫困村嬗变成为共同富裕样板村。

这两年,返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农三代”、杜中志的孙女杜紫萱。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的她,一直在邻村兽医站工作。

探索生态多样性农业技术

“戴庄已经坚持16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翻了两番,农业面源污染基本降至零。”赵亚夫说。

近年来,赵亚夫又在戴庄进行了生态多样性农业技术的探索。目前,戴庄已初步形成“森林+野生动物”“经济林果+草+畜禽” “稻(菜)+草+畜禽(渔)”3个层次的生态圈。


赵亚夫与杜中志开心地行走在桃园。

不忙的时候,杜富海喜欢在田头扒开泥土,数数里面的小虫子。“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来村里调研,发现我们稻田里有130多种动物,比隔壁村多6倍。”杜富海语气中带着自豪。

戴庄村人尊重大自然,也得到了大自然的回报。

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告诉记者,2003年戴庄村人均纯收入为2800元。到2023年,村人均纯收入达4.3万元,是发展有机农业之前的15倍多。2020年,盒马鲜生与句容市天王镇签订合作协议,戴庄村开辟中高端农产品市场,成为全省首个“盒马村”。

戴庄村改善的不仅仅是经济,还有生态。村民戴国强回忆说,往年八九月份是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高发期,他们天不亮就起来喷洒农药,气味刺鼻。而如今的戴庄,青山绿水相映,空气里弥漫着植物的清新,还不时能看到野兔和山猴。


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20多年,赵亚夫与杜中志已是多年好友。

20多年来,“时代楷模”赵亚夫的探索,带动了更多科技英才走向田野。如今,赵亚夫团队已有35人,他们像赵亚夫一样,数年如一日扎根于乡间田头,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在赵亚夫看来,生物多样性农业代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希望以绿色发展理念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赵亚夫说。

赵亚夫总会想起,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颁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章,勉励他“把成绩写在大地上”。“我们和农户一起探索‘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致富新路径,目前江苏已建成39个省市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赵亚夫说着,将目光投向远方。耄耋之年的他壮心不已:想放大“戴庄经验”的示范效应,让务农成为更有奔头的事情。

总策划:双传学 顾雷鸣

策划:田梅 

统筹:肖勇 涂珂 许鹏锋

文字:周娴

摄影:万程鹏 杨志国

摄像:王诗宇 胡楠 华红军

剪辑:王诗宇

AI生成:王诗宇

美编:朱丽

鸣谢:句容市融媒体中心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