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金华一家长向媒体反映,自家孩子在文具店集卡,仅暑假两个月就花费超过1.5万元。从一整盒卡牌中随机抽取卡包,每包里有5张至6张卡牌,便宜的10多元一包,“高级”的款式几十元一包……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学生爱上了集卡,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从“80后”“90后”小时候风靡一时的小虎队、小浣熊干脆面卡和水浒卡,到让“00后”“10后”孩子疯狂的奥特曼卡、小马宝莉卡,商家的盲盒抽卡营销正在不断进阶。盲盒抽卡为何会让孩子们如此上瘾?由于卡包不透明,玩家在拆开前无法判断卡包内的卡片角色或等级,如同抽盲盒,需要凭运气。盲盒拆卡之后大概率是普通款,但也有小概率是隐藏款或限量款。这个概率并不高,偶尔获得一次这样的体验就更让人难以忘怀。面对盲盒的诱惑,自控力不足的未成年人极易被“俘获”,进而形成上瘾倾向。
当前,盲盒抽卡已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社交,孩子们会分享自己拆卡、“端盒”的经历,展示自己的“稀有卡”。这种社交因素会让未成年人更愿意购买盲盒,以便参与更多社交互动。再加上,商家套路也是导致未成年人“集卡成瘾”的原因之一。盲盒抽卡的生产商、销售商利用未成年人的好奇心理来制定抽卡规则和售卖规则,刺激未成年人不断获得满足,进而反复购买,甚至产生情感上的依赖。
“集卡成瘾”自然危害不小,浅层次的是财产损失,更深层次的是对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伤害。一旦孩子沉迷于此,花大量心思去抽卡集卡,不仅容易助长孩子们的攀比心理,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还可能导致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对于孩子们的集卡行为,家长们要关注甄别并做好引导工作。既然同学间兴起这样的社交文化,一味禁止购买显然无法说服孩子,甚至会引发矛盾。如果孩子提出购买需求,不妨先听听孩子的理由,进行耐心引导。其实,一两次购买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也无可厚非,但不能无条件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分析盲盒背后的消费逻辑,让孩子明白商家的营销套路:盲盒消费其实就是一个无底洞,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消费观,克制盲目型消费与冲动型消费,走出用卡社交的误区。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更加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让他们知道玩乐有度,避免沉迷。
要让孩子们戒掉“集卡成瘾”,不仅需要家长的引导,更需要市场的规范。根据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而且要将盲盒内物品的商品价值、抽取规则、抽取概率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真实情况。目前,指引只是一个规范性的指导文件,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继续发布相应的指导意见,引导盲盒抽卡的生产者、经营者诚信经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地方有关部门也可以出台保护性措施,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的盲盒销售进行具体规范,对校园周边区域的商家增强监督和检查频次,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