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红色永相承。作为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在江苏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座座烈士陵园、一位位守墓人之间,发生着一段段感人而不平凡的故事。这些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让烈士们的事迹得以传颂,让国防意识、爱国情怀厚植在身边每一个人中。第24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些红色“守墓人”。
又是一年军号响,又是一次壮歌行。近日,淮安市2024年下半年入伍新兵们,走进淮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长眠在这里的八十二位勇士致敬、告别。
仪式现场,一位77岁老人正在为大家耐心讲解当年,她生动回顾了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感人故事,让战士们备受鼓舞。
这位特殊的讲解员叫李爱云,也是淮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一位特殊的守墓人,因为八十二烈士之一的李云鹏正是她的哥哥。李爱云从小就对未曾谋面的英雄大哥无比敬仰,但全家直到1963年才从广播里得知李云鹏牺牲的准确地点。
李爱云:“淮阴人们那种缅怀烈士的真诚感染了我、震撼了我。我暗暗的下决心,将来我一定到哥哥牺牲的地方。”
正是这个承诺,李爱云用了半个多世纪来陪伴。1969年,李爱云刚到刘老庄不久,组织上特招去参军,她没有去;推荐去复旦大学读书,她放弃了;安排回家乡工作,她依然推辞;李爱云选择一生落户在淮阴留守在哥哥的牺牲地。55年来,李爱云一直在坚守,做一个初心不改的守墓人,她一边守灵,一边坚持宣讲,把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讲给更多的人。
每一座墓碑都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1990年,为纪念八滩王桥战斗中牺牲的48名烈士,盐城市滨海县建起了八滩烈士陵园。当时的陵园里,除了“王桥战斗事迹陈列馆”四间空房子和一座纪念碑外,只有空落落的一大块盐碱地。当地居民周万平作为陵园的守护人,为每一位烈士栽上一棵松柏树,她还四处走访,采集了660多张反映王桥战斗历史全貌的照片,展示烈士们的丰功伟绩,让更多人感受烈士们的伟大精神。
据了解,王桥战斗烈士事迹陈列馆被命名为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后,每年国防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期间,不少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都会前来参观。周万平告诉记者,因参观的群体类别多样,她仔细琢磨研究,整理出不同的讲解题纲,她要借烈士陵园为课堂,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感。
周万平:“虽说年事已高,但是我有责任。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抛头颅,洒热血,把年轻的生命献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我在这里一定要负起责任,把护陵工作去做好。”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缪鹏程 盐城台 淮安台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