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三季度省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抓好学习教育,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从严从实指导督促,省级机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下联动、同题共答,汇聚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共同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推向纵深。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34523起,其中86.6%属于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共查处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文风会风不实不正、监督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给基层造成严重负担问题229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50人,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持续为基层减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决心。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这场“持久战”中,只有争取每一步都踩到“点”上,才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踩准“回应基层的殷切期盼”这个出发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下,建立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减负流于形式、空喊口号,文多、会多、表多、群多等“多”问题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面对“负担重如何能够迈开步”的现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在7个部分、21条具体规定中对“文山高耸”“会海汹涌”“过频督查”“花式创建”等问题给予了“硬核约束”,着力让基层干部真正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上。
踩实“改变基层的窘迫状况”这个发力点。规则既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要大力精文简会,避免空洞无物的长篇大论。一些重要的文件、会议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措施详实”,让基层干部一看就懂、一听就会,带着“问号”来、领着“答案”回。要编制权责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除去“杂质”聚焦“主业”,让基层干部安心种好“责任田”、全心干好“分内事”。要打破重“痕”轻“绩”、重“显”疏“潜”的怪圈,在严控督查检查频次的基础上,推动考核评估方式从“翻台账、看材料、听汇报”向“比状态、验成效、晒实绩”转变,引导基层干部不争“面子”争“里子”。
踩稳“激发基层的干事活力”这个落脚点。“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与使命。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掌握“过河”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肯不肯去“蹚水”往往更为关键。要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意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持续营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氛围。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推动发展中的失误错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卸下一线干部担心“先行先试”被“秋后算账”的思想包袱,全面提振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崔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