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紫金e评:跨越山海的“稻香故事”

一颗种子能播种到多远?对于飘扬过海的杂交水稻来说,答案一定是足够遥远。随着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开幕,来自不同国度的青年们纷纷讲述着中非友谊的动人故事。而在这场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峰会中,关于袁隆平院士与马达加斯加人民的“稻香故事”再次打动了无数人。

在国内,杂交水稻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在非洲,杂交水稻的传播却历经了千辛万苦。早在2008年,杂交水稻的种子就被袁隆平院士的团队带到了马达加斯加。十年的时间,来自东方的“魔稻”克服了水质、虫害、干旱等一系列的问题,培育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质种子,为当地的粮食安全问题带来了“中国答案”。令人动容的是,在袁老的墓前有着一碗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大米,这碗大米蕴含着当地温饱问题的希望,见证了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与马达加斯加的奇妙缘分。袁老的“禾下乘凉梦”,让马达加斯加的土地上结满了金黄的稻穗。

“稻香故事”的背后,是携手并肩的中非友情。“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广袤的非洲大地写满了中非合作的发展成果。从马达加斯加纸币上的杂交水稻图案,到苏里南的果蔬大棚,农业援非硕果累累;从马拉维气势恢宏的议会大厦,到刚果(金)首都建起的金苏卡大桥,“中国建造”大展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指出,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今天,在广袤的非洲土地上,多元包容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已然竞相绽放。

未来的中非故事,不止稻穗飘香,更有科技发展的现代化篇章。今天,我们可以从自媒体中认识非洲,了解在这片神奇的土地生长的人衣食住行,不论是跋山涉水的背包客,还是身怀梦想的企业家,都用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着非洲。而非洲的人民,也可以从合作交流中了解中国。开在非洲本土的“科技小院”,不断提升着当地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峰会上的仿生机器人,将为非洲的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答案;高校开设的联合培训中心,为漂洋过海的非洲青年们提供了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在不久的将来,中非关系必将在友好交流中走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发展。

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在华夏大地写下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近百年后,一穗穗金黄的水稻种植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凝结着中非友好交往的历史积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非人民必将继续携手同行,共逐现代化之梦,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宋广朋)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