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感受“流动中国”的蓬勃活力,暑期是绝佳时间。8月31日,为期62天的暑运落下帷幕。自暑运启动以来,7月1日至8月29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05.64亿人次,日均1.7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6%。
这个暑假,探亲流、旅游流、研学游交织叠加,开启了一场数亿人次的“大迁徙”。一张张车票牵动着两地间往来交流的律动,对“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日益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让即使身处县域地区的百姓,也能轻松实现“说走就走”的梦想,得到“走得安心、游得放心”的保障。这个夏天,铁路、公路、民航“各显神通”,共同串联起假期的“诗和远方”。从西北内陆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水到彩云之南,“留白”路段陆续通车,一声声汽笛响彻神州大地;南来北往的列车加速实现“同城化”效应;万尺之上,“应飞尽飞”的民航“横穿时空”。中国速度“热”力全开,这背后是科研智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美结合。
随着当前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们对出行的要求也从“走得了”向“体验好”过渡,享受快捷、快速、便利的方式和整洁、舒适的环境。面对暑运庞大的客流量,交通运输部门凭借服务民生“不止步”的刚性姿态和优化升级“迈大步”的柔性态度火热“出圈”。推出“防丢手环”,方便工作人员帮萌娃找家长;开展“银发服务”,引领首乘老人快速落座;破解“续航焦虑”,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规模持续扩大;车站、机场到处活跃着“小甜橙”志愿者的身影;铁路12306“空铁联运”上线,将一站式购票进行到底。针对老、青、幼旅客的多样化需求,交通运输部门用“诚意满满”的实际措施,延伸了服务触角、打造了温馨旅途。
流动暑运,安全是“生命线”。智能安检系统、一键报警装置、全景视频监控、自动巡逻机器人……细微之处的严格把控,守护每一次平安旅途。高温难耐的酷暑之下,更多考验是在暑运的“大后方”。桥隧工爬上30米高桥梁墩台,在狭窄的空间作业;防护员每3分钟与室内联控,每个“天窗”联控60余次;线路工焊接钢轨时,钢水的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机场货运员要在飞机进港15分钟内,完成上百件行李的搬运;近60摄氏度的机坪上,监护员一工作便是数小时的站立……大“热”暑运,“烤”出为民情怀、验出为民担当。当你我共享美好假期时,是他们在背后默默无闻地坚守。正因为他们做好每一次检查、站好每一班岗,游客们才能在炎炎夏日中享受到“清凉旅途”。
人悦其行、物优其流,促成了“热辣滚烫”的暑运。这不仅是交通运输部门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的一次有力体现。暑运收官,服务“不打烊”,交通运输部门还将持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为“流动中国”书写精彩的序章。(陈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