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医”路同行:工作中的黄金搭档,生活中的默契伴侣

医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为挽救生命,他们潜心专注;为照看病人,他们时刻不怠,这便注定了这份工作的忙碌与辛劳。而在夫妻档的医生家庭中,这样的忙碌更是双倍的。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在节日到来之际,现代快报记者走近8对夫妻医者,他们共同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在忙碌中平衡着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和支持。

一家两代医师,完成“仁心”的交接

丈夫:路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妻子:王秀丽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学医,于路华和王秀丽而言,是比较顺其自然的事,“我母亲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成长在这个环境下,耳濡目染也就有了学医的念头。”在路华看来,最巧合的是母亲曾是妇产科医生,而妻子也是妇科医生。正因为这“美丽”的巧合,多年来路华的母亲也时常对王秀丽进行医学上的指导、启发和帮助,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出最好的治疗途径。“在母亲的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是学生,通过言传身教,母亲也希望把自己好的经验传给我们。”路华告诉记者。一家两代都是医师,完成了“仁心”的交接,家里长辈也常和路华夫妇说,这是一份苦中有乐的职业,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也能收获最大的幸福感。如今,路华和王秀丽早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独当一面,他们用各自的技艺为患者解除病痛,在诠释医者的虔诚使命、奉献担当的同时,恪守“以德为先”的宗旨和“家风”。

将“慎独”作为儿科医生一生的必修课

丈夫:李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病区主任

妻子: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主任

每一个小生命的健康,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悲欢。因为同样喜欢孩子,程锐和李涛选择报考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一同留在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如今,程锐是新生儿医疗中心的主任,李涛则是肿瘤病区的负责人,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儿科是著名的“哑”科,因此儿科人需要加倍地认真严谨和付出,虽在不同科室,但同为儿科医生,他们理解彼此,也互相扶持。“2004年的时候我有机会去加拿大进修,考虑到当时孩子小,所以内心有很多顾虑。但李涛跟我说‘你放心去,孩子留给我照顾’,在他的支持下,我在2006年和2012年,分别去加拿大进修新生儿危急重症的临床救治。这段时间,全部都是他照顾孩子。”程锐说,2009年李涛前往北京儿童医院进修肿瘤外科,而她也鼎力支持,“那段时间我刚刚回国不久,正在科室把国外的先进技术用于临床,又要照顾家庭,的确非常辛苦。”

从医几十年,程锐和李涛都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女儿小时候常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只能一个人陪着她。医生是一个‘付出型’的职业,我们对家里的照顾确实太少。”哪怕遇到很多难处与不易,他们也从未对自己选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而后悔。对于这个职业肩负的责任,夫妻二人总能达成共识,“‘慎独’是我们作为儿科医生一生的必修课。作为一名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生,我工作在无陪病房中。即使是在他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也要始终保持严谨和自律。同样,李涛是肿瘤外科医生,儿童腹部肿瘤的临床表型特别个体化,每一台手术和围手术期的管理都需要倾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家长情绪的安抚是每天的功课,更彰显医者仁心。每当帮助孩子们重获新生的时候,那种自豪感和喜悦感都让我们深感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程锐笑着说。

夫妻携手,帮助骨折老人顺利康复

丈夫:芮云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妻子:李荥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髋部骨折高发于老年人,因其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芮云峰在2016年牵头组建了老年髋部骨折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致力于帮助老年骨折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协作组的建立,离不开各个科室的帮助,更离不开芮云峰的夫人的支持。

在产生建立协作组的念头后,芮云峰第一时间与同院工作的夫人——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荥娟进行了商讨。凭借多年工作经验,李荥娟知道老年人的病情往往都很复杂,多学科合作,才能提供最完整的治疗方案。李荥娟告诉记者,她常常在家给他答疑解惑,也会邀请科室的专家定期授课,帮他了解内科知识。

在多方支持下,协作组敢于挑战的病例也越来越多。一名92岁的老爷子突发髋部骨折,入院后,芮云峰发现他的心肺功能也存在问题,多学科合作为老爷子进行了术前调理,助力手术成功完成,术后护理也迅速跟上,帮助老爷子顺利康复出院。

芮云峰与李荥娟自大学相识,毕业后又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已经培养出了相当的默契,这份默契也从工作延伸到了生活中。芮云峰是外科医生,经常要做手术,李荥娟会在这种时候照顾好家庭。“他是在手术台上救人,作为医生,我能理解这份忙碌,我们看到患者一天天好起来,就觉得值得。”李荥娟笑着说。

难得相聚,餐厅变成“会诊室”

丈夫:王雷 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肝病四科主任医师

妻子:张小玉 南京市第二医院肿瘤和血管疾病介入二科主任医师

同在一家医院工作,却不常见面;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是“时差生活”,而这就是王雷和张小玉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同是肝病医生,但因为在不同院区工作,两个人忙的时候甚至好几天见不到面。“如果两个人轮着上夜班,又或者临时抢救病人没有回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甚至一周都见不到面。”张小玉说,一家人难得在一张桌上吃饭,患者病情是饭桌上永恒的话题,于是餐厅就变成了“会诊室”。夫妻俩总能说着说着立刻进入角色,开始商讨治疗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我俩在家讨论病例经常会吵起来。比如说有个病人病情比较严重,治疗也不太理想。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观点不一样,就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工作会“吵红脸”,但在生活中张小玉和王雷也是互相支持。在张小玉的朋友圈里,常能看见王雷忘情地吹着萨克斯,张小玉将其称为“家里的文艺直男”,可是谈起丈夫的爱好,张小玉也是满满的支持:“我们医生日常工作压力大,有点爱好也是一种解压和放松方式。”

互相“开小灶”,给予患者更全面的治疗

丈夫:董文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妻子:郭雨雅 南京市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

也有很多夫妻医生,分别在不同的医院工作。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治医师董文和南京市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郭雨雅在大学结缘,投入工作后,双方虽然在不同的医院和岗位,但依然保持着很强的联动。

作为全科医生,郭雨雅管理着不少慢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眼底病变,遇到复杂的病变,我就会拿起手机问一问他。”对于全科医生而言,很难做到各科精通,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解决眼部问题,她几乎每天都会咨询董文。“这个患者是否需要用药?”“下一步要进行什么治疗?”郭雨雅会根据董文的建议,完成治疗的“闭环”。“我们帮患者筛查问题,更要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可以转诊到上级医院。”多年来,凡是经手的患者,她总是“一管到底”,关注其后续治疗,做到连续性照护。

在工作中,董文有时也会向郭雨雅求助。一名眼眶周围疼痛的患者来到眼科就诊,检查后却没有发现问题所在,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体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眼眶疼并不一定是眼睛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颈椎病或鼻窦炎等其他疾病引起,她是全科医生,这些知识都是她教给我的。”董文笑着说。完成工作后,二人常常一起交流病例,互相“开小灶”,知识互补带来的成长,帮助了患者,也成了二人的共同话题。

工作中的黄金搭档,生活中的默契伴侣

丈夫:费宗奇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主治中医师

妻子:姚天琦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中医师

相比于大部分伉俪医师的“从校服到婚纱”,费宗奇和姚天琦的爱情来源工作中的日久生情。费宗奇是在获得“江苏工匠”称号的王建华主任的科室,而姚天琦所在的科室,是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同在优秀的环境中,两个人都被科室主任敬业、认真的态度感染,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繁忙的工作。

作为同行,虽然忙的时候两三天见不到面,但对于这对年轻夫妻来说,两个人同一职业“挺好的”,平时聊工作上事也非常容易明白对方的点,而夫妻间的理解和默契总能转化成救死扶伤的能量。“因为我俩专业差不多,门诊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向他请教。他也会帮我分析,有什么能进一步完善的、有什么不到位的,他认为我做得正确或不正确的地方,我们都会拿出来讨论。”姚天琦笑着说,在她看来,费宗奇就像她的“场外参谋”,他们都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而不断努力着,“医生这个职业有太多的无奈,但对我们俩来说,能成为医生、帮助更多患者,是一件很骄傲的事。”

在繁忙与温情之间的“双医家庭”

丈夫:王彬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妻子:何伟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同为医生,但不在一家医院,王彬和何伟的生活总是“你在这儿的病房忙碌,我在那儿的手术室里奋战”。“忙碌”不是“双医家庭”的唯一标签,很多时候因为压力大,他们不自觉地就会将工作中积累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中。“每天我们会遇到各种情况的患者,满脑子都在想什么样的治疗方案,能让患者更快更好地痊愈。身体上的疲劳加上精神上的压力,有些时候内心煎熬,就会将小情绪带回家。”何伟坦言,即使偶尔会有小摩擦,“好在都能理解,小脾气一过还是互相安慰,给对方打打气。”

24小时随时随地待命已是常态,尽管忙碌的工作无法实现花前月下的浪漫,但王彬和何伟却拥有平淡生活里的“小确幸”——两个人都爱吃美食,尤其喜欢一起做饭。忙起来的时候只能随便扒一口饭,因此他俩更珍惜在一起做饭、吃美食的时光。此外,他们还拥有两个“小棉袄”,孩子们因为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很多人治病而感到骄傲。不过,当学校有需要爸爸妈妈共同参与的活动时,他们因为工作不能陪伴,孩子也会有点抱怨。“医生比较辛苦,我们也希望患者能够多多理解,这样的‘双向奔赴’会让我们干劲满满!每当看到我救治的病人痊愈了,就感觉之前的辛苦付出不算什么。”何伟说。

你在前方守护,我在后方坚守

丈夫:倪昊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急诊医学科医师

妻子:刘利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儿科医师

一个是儿科医师,一个是急诊医学科医师,虽然同在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工作,倪昊和刘利却肩负着不同的责任。目前,刘利正在青海支援基层医院工作,而让她能够义无反顾前去支援,正是因为倪昊的大力支持,“我一直都有一个情怀,就是到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去。青海的医疗相对欠缺,儿科医生也很少,作为医生,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帮助更多当地的孩子。丈夫理解我也很支持我,他让我放心去,家里有他照顾。”工作空闲之余,刘利和倪昊就通过视频,聊聊工作、聊聊生活。一条条简短的嘱咐,寄托了对彼此的牵挂;一句句简单的“平安”,宽慰了对彼此的担心。屏幕两端是牵挂、是理解、是支持、更是相濡以沫。虽然医生这个职业意味着付出、辛苦、奉献,但两人从未后悔过,积极向上、笑对人生是他们的人生信条。“在青海的支援工作,要克服高原反应,工作中也肩负着很多责任与压力,虽然困难很多,但看到自己治疗的当地患有癫痫的小朋友甜甜地喊我‘嬢嬢’、收到诊治小朋友送我的水果、看到一个个肠梗阻患儿逐渐康复,我感觉很有成就感。”正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热爱,刘利也影响、感染了下一代,“我经常会告诉我的两个孩子,别的地方的小朋友生病了,那边没有好的医生,妈妈去帮他们看病,让他们尽快康复。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会理解,还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当医生!”

他们在忙碌中平衡着工作和生活,互相理解体谅,牵手度过别样的“医者”人生。在漫漫行医路,他们用携手奋进的坚持演绎着浪漫,他们用心照不宣的坚守诠释着默契,他们并肩作战坚定践行着担当。今年医师节,把这份属于医师的独特浪漫送给他们,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每一位医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峻 张宇 梅书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