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杨静:静守初心 向阳而生

行知路上陶花开之兰花

代表人物:杨静

花语故事:“兰花虽然难养,但正因为如此,才显得更加高洁。”寓意着淡泊和美好的兰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正如扎根在家乡教育岗位23年的杨静,哪怕生长在无人问津的乡村田野边,也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减其芬芳。

 杨静

“可能从物质的角度讲,教师不一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从精神力量的视角讲,在育人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体育教师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南京晓庄学院2001届体育系杰出校友、江苏省初中体育特级教师杨静潜心教研,注重研究成果的创新和应用,凭借一股激情、韧劲和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真诚的爱,成为一名明亮而快乐的体育老师。

 杨静(一排右三)晓庄同学们的毕业照

母校教给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

尽管毕业23年了,但杨静始终觉得: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母校老师的栽培和关心。在晓庄学院读书期间,杨静印象最深的人是班主任周建新老师:“他是从徐州通过读研究生,考进晓庄学院的。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待人处世的真诚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想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在杨静的心目中,周老师是一位十分负责任的老师。她记得: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因为琐事跟其他系学生发生冲突,为了躲避学校的处分,干脆不到学校上课了。尽管当时交通不发达,但周建新老师却到学生家里一个个家访,劝导他们主动承认错误并返校。“周老师为了说服教育学生,长途跋涉,不辞劳苦。这件事对我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家访也成为我后来工作的日常。在专业成长方面,周老师本来就是徐州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但通过不懈奋斗努力,进入高校从事高等教育。从他身上,我更明白了:教育之路需上下求索,需不断前行。”杨静回忆道。

 杨静

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素质教育

2001年大学毕业后,杨静被分配到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初级中学工作至今。为了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素质教育,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研究中,逐渐成长为德艺双馨的老师。

喜欢与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杨静,努力让每一朵花都盛开在操场,芳香于特长,灿烂于春天。在担任学校教研组组长的10年里,她带领学校体育组获得“南京市先进教研组”“六合区师德先进群体”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她坚持“课堂是本,专业先行”的发展理念,潜心研读教育教学经典书籍,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追求诗意与课堂交融,与学生共生共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突出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杨静也早已成为同事和学生心中“最优秀的体育老师”。

 先进个人获奖证书

2015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正式实施。杨静身边涌现出一批热爱足球的小运动员,其中有一个令任课老师们大皱眉头的王同学。“你别看他在操场上飞奔,一回到教室就像瘪了气的足球,数学题不会做,时间都花在训练上了,学习上漏洞百出。”听到这,杨静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决心不能让王同学体育、学习“长短脚”走路。于是,她找到王同学谈心,建议他把足球场上的拼搏精神带到文化课学习课堂,积极和好伙伴交流学习心得。体育课上,杨静让王同学展示足球特长,分享足球小知识,挖掘他的闪光点……找到自信的王同学成绩也随之取得了快速进步。2016年,以王同学为队长的校足球队在六合区“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在南京“市长杯”足球赛中获得二等奖。雄州初中获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南京市初中体育课程基地”。杨静也被评为“南京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个人”。“发挥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长,提升学生健康生命的境界,体育品格借学生得以延续,体育精神借学生得以传承,在‘立人’‘立己’中提升师生共同的生命质量。”在杨静看来,这才是教师的生命价值所在。

 杨静在青海支教时教当地学生接传球

“梳马尾辫,着长袖衣的杨静站在炽烈的阳光下,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自带光环。”“课如其人,严谨不失耐心,循循善诱。体育人的干练在她身上以气质与风骨相得益彰,举手投足间又有文化学科老师的风味。”这是杨静曾经教过的学生对她的评价。和学生们在一起,杨静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因为她觉得:和这些真诚、善良、可爱的孩子们相处,每堂课都是一种享受。“乡村的孩子特别朴实,他们也可以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参与有教育价值、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也能通过努力实现梦想。”为此,杨静结合学校的地域、师资等特点,探索和开发适合乡村学生发展的《乐学课程》,构建“乐学课堂模式”,建设南京市多样化特色社团项目和义务教育内涵发展项目,开展学生丰富多彩的“乐学社团”活动。

 杨静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留影

“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群有共同追求、共同梦想的人走得更远。”2021年,杨静领衔的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六合区名特优教师签约培养”导师,她重点帮带了郭荣飞、杨根、李仁桧、梁金玉、张先达等多位青年骨干老师,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教研组长、学校中层管理者,“六合区学科带头人”等,并成为南京市六合区体育教学队伍里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我或许不能成为教育家,但我始终坚定地行走在成为教育家的路上。”杨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细胞”都活起来、动起来。

通讯员 杨雪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 刘惠勤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