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苏
近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保护传统文化,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荒芜;保留城市记忆,人类文明才不会迷航。北京中轴线是位于北京城市中心7.8公里长的一组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这些年,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契机,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以申请式退租、街区更新、中轴绿廊美化、老院焕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北京老城的保护与复兴,“古都之脊”绽放时代新韵。
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永远是动态的连续过程,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组成部分,保护并不意味着不让历史文化名城发展,而是通过保护和文化遗存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通过保护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
2002年,苏州市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较好地保存了街区历史风貌。古城里的人们把门窗、地板和砖墙当作“宝贝”,其实珍惜的是独一无二的苏州印记。一草一木皆为古城,一砖一瓦都是苏州,每一个姑苏人都在给予这座“活着的古城”以珍惜和生命。今天,漫步苏州古城街巷间,既可领略千年风雅和市井烟火,亦可纵览时代新貌,感受发展律动。一古一今,一旧一新,苏州在同一块底料上,“绣”出了完全不同却又和谐共生的美好风景。
传统的河流行经不同时空,在薪火相传中走到今天。保护文物、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方能做好“传”与“承”的文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是关键一环。有历史延续性的“传”,才有更具生命力的“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承”是重要一举。融入日常生活的“承”,才会有更加高效的“传”。今天,从“文博热”火爆、“国潮风”劲吹,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文旅融合的迭代升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彩出新,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这就是“承”的意义所在。
守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保护有成效,我们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