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宛如一条流动的历史长卷,在梅里古镇,“泰伯奔吴”的故事展开为伯渎河两岸丰富的遗存。6月27日,“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被称为“江南第一古镇”的无锡梅里。
△三让桥
无锡清明桥下,古运河向东南分出一条支流伯渎河,顺流而下便可到达有3000多年历史的梅里古镇。街巷沿伯渎河生长,每一个角落都有泰伯的传说:古镇的中心“泰伯庙”翠柏掩映;呈等腰三角形的“三让桥”,为纪念泰伯“三让王位”之贤德而立……
△泰伯庙前的石坊
相传三千两百多年前,居住在陕西岐山的周太王公亶父想把王位先传给三子季历,而后再传给孙子姬昌。作为长子的泰伯,为成全父亲的意愿,偕二弟仲雍托辞采药,跋山涉水,夜奔江南,定居在无锡梅里,建立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勾吴。奠定了江南地区和吴文化此后的盛世繁华。
△梅里与伯渎河方位示意图
当时的江南尚属荆蛮之地,泰伯带领人们振农桑、兴水利,将黄河流域先进的文化和耕种技术融入梅里,并开凿了流淌至今的伯渎河。渎河上到无锡市区下至苏州常熟,被认为是开凿时间比邗沟更早的人工河。
△梅里遗址灰坑
孔子将泰伯誉为 “至德”,司马迁在《史记》中将泰伯位列“第一世家”。泰伯奔吴在众多文献中均有记载,而梅里遗址的考古发掘,则为历史记载提供了考古研究线索。据工作人员介绍,梅里遗址是2018年在伯渎河畔一处深坑内发现的,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梅里遗址进行了二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包含灰坑、灰沟在内 , 残余面积约 6 万平方米的遗迹,并出土大量文物遗存。
△梅里遗址出土的陶鬲
在梅里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陶鬲吸引了参观者的驻足。据报道2002年,陕西岐山也出土了一件形制一样的陶鬲。专家猜测:陶鬲很有可能是今陕西地区传到江南的一种器型,说明当时北方文化对江南文化已有影响。三千年前,“泰伯奔吴”开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交流与流动的传说,而在三千年后,两件陶鬲在相隔千里、不同博物馆间完成了互证。梅里遗址是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一处重要的商周遗址,为华夏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学说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证。
△《夜泊伯渎》元·赵孟頫
元朝初年,一个秋风清凉的夜晚,大书画家赵孟頫乘船停在伯渎河岸,顿起怀古之思,写下“平墟境里寻吴事,梅里河边载洒船。”绵延三千多年灿烂的吴文化涌现无数风流人物,不知赵孟頫想起的“吴人吴事”是泰伯奔吴,是阖闾攻楚,还是夫差伐齐?
部分素材提供:无锡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