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河”韵古今,“运”笔书新篇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已十年。流淌数千年,绵延几千里,大运河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文化的繁荣,十年蝶变,这条“生态走廊”“文化长廊”“黄金水道”奔腾出更有力的回响。

与单一的古建筑、古遗址不同,大运河是点、线、面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地跨8个省、直辖市,全长3200公里,串起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在保护空间、尺度、格局、理念等方面,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都是大工程、新挑战,铭记下应“运”而生的历史,书写出应“运”而兴的时代新篇。

运河悠悠,饱含岁月的浓情。水脉连着文脉,大运河沉淀着这片土地最厚重的记忆。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扬州的古运河畔,亭台楼阁尽显“淮左名都”的繁华旧梦;苏州的运河两岸,园林水巷交织出“人间天堂”的温婉风情;淮安的里运河中,漕运码头见证着“运河之都”的兴衰变迁……大运河流淌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让人们更愿意亲近大运河,更容易读懂大运河,它持续释放的文化魅力也将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滋养文化根基。

运河滔滔,创新的浪花绽放活力。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创新“活水”的注入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持续注入生命力。杭州拱宸桥附近,工业遗产老厂房再利用,成为运河博物馆群;“运河十景”之一的苏州平江古巷,是运河边独特的烟火气息聚集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让“沉默”的运河变得鲜活……水上游览、实景演出、主题街区、文化节庆等多样的创新形式,将运河之旅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体验”,把精彩故事说到大众心底,让深厚文化触手可及,人文经济的“双面绣”在纵横之间铺展开来。

运河潺潺,搭建起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运河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这条穿越千年的文脉孕育了京津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淮扬文化和吴越文化等六大文化形态,沿线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马可·波罗、利玛窦等诸多知名人士都在历史上与中国大运河结下不解之缘。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朋友圈已扩大至206个,以运河为媒打造文化IP、策划主题宣传,向世界诉说“何以中国”,奏响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新乐章。

大运河申遗成功其实也是一座精神坐标,广泛地凝聚起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共识。从国家高度,将其间散落的碎片有规划地、系统性地挖掘梳理、串联起来,擦拭历史的尘埃,妆点上时代表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能。

十年,是大运河生命中的沧海一粟,却流转着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无论是文化根脉的绵延,生态绿脉的生长,还是经济动脉的涌动,我们期待,下一个十年,大运河流淌出更加恢弘壮阔的“史诗”。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