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让“假日经济”常热常新

近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游客们上春山、品春鲜、赏春花、逛春市,文旅消费搅热假日经济“一池春水”,要想这样的文旅热潮持续下去,让“假日经济”常热常新,则要下足功夫。

强化“出圈”标签,让消费者“想要来”。一个好的标签往往让旅客们想要一探究竟,例如近期爆火的开封“王婆说媒”,吸引了多地游客前来相亲交友。据统计,清明假期期间,开封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近10倍,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超3倍。从旅游目的地来看,今年清明假期,“小而美”的目的地爆火,让众多消费者心驰神往。从被一碗麻辣烫“点燃”的甘肃天水,到以一顶“簪花围”夺人眼球的福建泉州,一个好的标签,或是极具特色能抓人眼球的,或是贴近群众能引发共鸣的。随着旅游市场消费主力的年轻化,拥有特色美食、独特玩法的城市往往能激发大学生等年轻群体的探索欲,因此,发掘一份独特的美食,培养一个有趣的人物,都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爆火”的引子。

美化旅行环境,让消费者“多停留”。今年,“跟着繁花去旅行”在清明期间备受推崇,北京玉渊潭的樱花、贵州毕节的杜鹃、河南洛阳的牡丹、西藏林芝的桃花......使得源源不断的游客驻足观赏。各地应当趁热打铁,以花为“媒”,打造赏花产业链,发展赏花经济,因地制宜推出“赏花+民宿”“赏花+美食”“赏花+旅拍”等各类组合,既能满足旅客消费需求,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汩汩清流。除了自然美景,将传统文化与新兴旅游方式相结合打造的“新中式”旅行,也受到游客追捧。从几个城市的成功案例来看,传统服饰引领探春潮流,茶文化、陶艺制作等国潮元素席卷市场。由此可见,只要找到古今融合的契合点,优秀传统文化将不再是晦涩难懂、心理距离很远的“纪念品”,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游客带来特殊的生活仪式感和情感价值的“伴手礼”。

优化旅行体验,让消费者“还想来”。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举办41届,今年凭借AI微电影《锦鲤与花神》等视听内容先声夺人,将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与牡丹仙子相结合,以“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为游客带来极佳的赏花体验。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景点有可能“出圈”,成为“网红”景点。流量带来的网红效应只是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景点在抓住流量密码的同时,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优化游客的出游体验上,要不断优化服务细节、丰富服务内容,为游客提供互动式、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把游客变成“留客”。各地要从“假日经济”中把握机遇,把“节日经济”升格成“春日经济”乃至融入到日常经济发展中,延长季节性消费的链条和热度,坚持守正创新,以独有的体验、体贴的服务俘获游客的芳心。(沈若)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