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到,大地渐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粮食面积一半以上,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春播粮食意向面积超过9.5亿亩。北斗导航、高速插秧……各地正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意向种植面积落实落地,耕耘新的年份丰收新希望。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国之大者”。2023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情况下,克服台风、干旱、洪涝等多重挑战,我国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折射出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战略主动。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端牢“中国饭碗”时刻不能松劲歇脚,必须再接再厉开垦浇灌希望的田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丰”景唯有奋斗绘就。目前,全国各地正抢抓农时,加紧春播。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春播粮食进度7.6%。分作物看,早稻育秧过八成,进度同比快2个百分点,栽插过两成,进度略快于去年同期。中稻已育秧16.1%。春小麦已播27%,春玉米已播5.5%,薯类已播26.3%,春大豆已播2.6%。全国春播总体进展顺利,得益于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抢抓春耕春播“贵如金”的时间,高效组织农民下田种地、推动农技人员积极开展“农事”指导、促进各层面提前储备好农机农具等科技力量进田到地,全方位做足种田务农“提前量”的全力以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端牢“中国饭碗”,根底和基石就在于耕地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先后修订实施,《黑土地保护法》应运而生,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不断织紧织密;与此同时,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落实,我国耕地保护和建设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取得明显成效,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显示,根据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全国共有耕地12758.0万公顷。精心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每一寸耕地,拼搏以成粮稳天下安的根基稳之又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技”高一筹绘“丰”景。在内蒙古土右旗,安装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旋耕覆膜一体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种植覆膜玉米;在江西南昌,早稻栽插机械化率预计超过57%,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在安徽霍邱,为提升再生稻二茬稻的产量,当地主推适期早播技术,把育秧时间提前一周,延长再生稻生长周期……眼下,“水陆空”科技助力春耕春播的景象,正是我国一直以来扭住科技兴农“牛鼻子”,以科技“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门”的生动注脚。从科技打助攻到科技唱主角,科技正赋能“藏粮于技”在广袤大地上盛放繁花,孕育累累硕果。
沃野春播气象新,最是奋斗催丰收。抢抓农时一起追“耕”,把春播粮食意向面积超过9.5亿亩变成实景,保耕地、保面积、保质量,端牢“中国饭碗”底气十足。(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