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最“不受待见”的职业,教会我们如何看待死亡

又到一年清明时。以前,大众对殡葬行业“讳莫如深”,如今随着媒体报道和社会开放,社会又对殡葬行业有了新的认知。那么,当我们聊到殡葬,我们到底在聊些什么?日前,现代快报记者特别对话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教授,为大众科普殡葬行业,探寻殡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教育意义。

Q1

如何理解中国的殡葬文化?

如何理解中国的殡葬文化,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一方面,中国殡葬文化本身根基浓厚、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对中国殡葬文化的理解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一个殡葬教育者的角度,我来谈谈对中国殡葬文化的理解。

一是中国殡葬文化植根深厚。中国殡葬文化深深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的沃土。我国是世界上殡葬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旧石器时代中期,人们开始对死者进行有意识的安葬。西周产生了最早的职业殡葬。殡葬文化在中华文明大地上生根、发芽,吸收养分,不断生长,根基深厚,历史悠长。

二是中国殡葬文化生命力强。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讲“慎终追远”,佛家讲“业报轮回”,道家讲“返璞归真”。在诸子百家中也颇有涉及殡葬的思想言论。中国殡葬文化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在中华文明中呈现出独特的样貌。

三是中国殡葬文化意涵丰富。中国殡葬文化意在殡葬而又不仅在殡葬。殡葬观势必影响人生观,“怎么看待死”势必影响“如何面向生”,中国的殡葬文化其实深刻地影响着国人精神内涵、道德准则、人文关怀的形成。

四是中国殡葬文化与时俱进。中国殡葬文化在每一个时代都紧密结合时代特征、适应时代需求、承担时代责任。

作为殡葬教育者,我们也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致力于为殡葬行业培养具有生命文化理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文化教育,将其视为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素养、个人成长的“根”与“魂”。殡葬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殡葬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不是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学生的生命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我们的“五位一体”文化育人模式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成效。

Q2

能否介绍下我国的殡葬教育和人才培养?

我国现代殡葬职业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创办发展至今,仅有7所大专院校和3所中专院校开设殡葬专业。其中,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河南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举办专科层次殡葬职业教育,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民政学校、河南省民政学校举办中专层次殡葬职业教育。

殡葬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历层次为专科,且10所院校每年毕业的殡葬专业学生数量总计只有1200人左右,远远无法满足殡葬行业发展和百姓高品质民生福祉的需求,这也导致我国殡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殡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殡葬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亟须提升、殡葬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殡葬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需要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校企合作内涵有待深化等。在所有问题中,学历层次的提升是关键、是核心,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为殡葬职业教育吸引更优秀的生源、更优质的师资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推动殡葬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Q3

听说我国殡葬也有了本科教育,能否介绍下?

2022年11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22年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增补清单,“现代殡葬管理”专业位列其中,隶属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高职本科专业层次,学生毕业后将被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现代殡葬管理专业纳入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目录,意味着我国现代殡葬教育创办近30年来,终于有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实现了“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一举改变殡葬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缺失的历史,补齐了殡葬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是现代殡葬职业教育的历史性突破和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我国殡葬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殡葬行业的健康发展、满足百姓逝有所安民生需求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各开设殡葬专业的院校根据《2022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清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以论证并申办本科层次殡葬职业教育,期待不久的将来,我国殡葬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可以实现零的突破。

Q4

能否介绍一下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殡葬专业情况?

生命文化学院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死、孝道、感恩、仁爱等思想为基点,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友善要求,结合殡葬行业“尊重生命、生死孝道”特点,创造性地构建了尊重生命的生死文化、扇枕温席的孝道文化、推恩及人的感恩文化、朋辈支持的友善文化、服务社会的仁爱文化“五位一体”文化育人理念,作为殡葬专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学生活动和生命教育全过程,实现专业文化与专业教育的互融互动,引领殡葬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一成果在2022年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生的殡葬专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生命文化学院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尤其是价值观方面,我们强调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与敬畏,每一次服务都应是人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每一次服务都应是有感情、有温度的服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我们开展了百分学生素质养成活动。通过专业文化引领,培养学生专业价值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认同。打造“百分学生”,即三年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要参加十场生命文化讲堂、参加十场生命体验活动、参加十次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十场主题殡葬仪式,观看十部生命教育影片,阅读十本生命教育书籍,熟读十篇传统经典文章,讲述十个生命成长故事,设计十个个人专业作品,撰写十份个体生命感悟。为殡葬服务机构输送具有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生命文化学院殡葬专业获北京市首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教学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教育教学成果在全国殡葬专业院校推广应用,得到教育部官网、民政部官网、新华网等报道。

Q5

您如何看待当下公众对殡葬的理解和认知?

生死是宇宙间所有生命体的自然规律。然而,死亡却是一个人们不愿提及但又无法回避的话题。人们通常认为死亡是黑色的、令人忌讳的,所以对于死亡通常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时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殡仪馆和墓地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人们对殡仪馆、墓地等地方是比较忌讳的。人们对殡葬行业的普遍认知程度不高,殡葬被认为是“不受待见”的职业,殡葬行业从业人员也会遭受异样的眼光。

事实上,殡葬是守护逝者尊严、启迪生者生命,满足百姓逝有所安民生需求以及文化传承的行业。郑晓江老师认为,殡葬业的本质是生命传承的事业,是下一代人传承上一代人之血缘亲缘生命、人际社会生命及精神道德生命的特殊过程。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看待死亡,意义非凡。

因为,当我们在谈论死的时候,其实是在谈论生。死亡是生命历程中自然的一环,是不可避免的。死亡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引导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殡葬是重要社会关切,是人生大事,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做好殡葬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国民的生命教育,客观面对死亡,认识到并接受死亡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至关重要,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舆论的正面引导、百姓提高认识、行业担当作为。每年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郊殡仪馆都会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公众开放日”,揭开殡仪馆神秘的面纱,让公众了解死亡、正确看待死亡,很有意义。

陈敏 何振锋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