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通:盘活土地资源 化短板为“跳板” | 看纯农业村如何算好耕地产出“两本账”

节后一上班,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徐园村投资200万元建设的恒温恒湿大棚35亩的连栋智能大棚挂牌招租。徐园村一直在动脑筋发展集体经济,村营收入每年都实现增长,2023年收入316万元,列全镇第一、全区前列。

刘桥镇作为南通市通州区的农业大镇,旅游、工业等资源乏善可陈,发展前景受限。如何让农村经营主体的潜能在土地上得到进一步释放,打破纯农业村村营收入停滞不前的魔咒?“在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注重算好耕地产出的政治账和经济账。”镇党委书记钱亮说,该镇引导各村化短板为特色,以纯农业村最广泛的土地资源为基本盘,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和增加村营收入。2023年,全镇7.8万亩耕地,粮食种植面积夏秋两熟共13.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6%,产量达6.8万吨。全镇各村(社区)共完成村营收入1668.33万元,村均139万元,同比增长37.65%。



(图为刘桥镇高标准农田)

唤醒“睡眠资源”,推进零散向规模转变

2023年10月,新联社区流转两宗土地,共463亩,这两宗地块土壤肥沃,地势平整,周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经过多轮激烈竞争,具有多年土地规模经营经验的曹姓老板分别以每亩920元、900元的价格竞得两宗土地的经营权,村集体为此获得土地流转服务收入7万余元。曹姓老板说:“流转的土地主要规模种植小麦和水稻,目前小麦的长势很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说,适度提升小麦的保护价,对于种植户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以前,刘桥镇存在土地平整度不够、连片性不足、机械化作业不便等问题。近年来,刘桥镇通过土地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巴掌田”“鸡窝地”变“规模田”,通过提升土地效能,吸引种植大户、农机手、外出打工青年等农村经营主体参与流转土地。目前,全镇73%的耕地得到流转。

刘桥镇盘活土地资源进行市场化操作,由镇农业农村局负责调查摸底,建立土地资源台账,随时掌握闲置与发包合同到期等动态,依托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流程公开透明的交易,实现土地资源流转的保值增值。去年,极孝村村民委员会和种植大户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签订了近400亩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费加上服务费和土地溢出面积收益,村集体增收7.6万元。

刘桥镇有12个村和社区,80%是农业村,土地是最大的资源,其流转费用已经成为村营收入的重要构成。刘桥社区每年可获得可持续稳定收入100余万元。社区党总支书记羌峰鑫感慨地说:“我们正在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形成亲子采摘园联合创办方案,进一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2023年刘桥镇村级资产资源产权交易平台交易成交69宗,成交总金额1097.6万元,其中土地流转费占85.9%。

用好人才资源,引导传统向现代转变

望着田野里开始拔节的麦苗,英雄村的王晓玉开始忙碌了。她说:“这两天在拌化肥,准备给麦子施拔节肥。已经花了25万元订购了一台收割机,等到了就开回来。”

王晓玉是农二代,自从她从父亲王井华手里接过200亩流转来的土地后,不但延续了稻麦的种植,还先后两次将种植面积扩大到730亩,购置了无人机、插秧机、烘干机等现代化农机。

王井华看在眼里,很是欣慰。起初,他有些担心女儿扛不起种田这副担子,没想到女儿从2020年开始,一次不拉地参加镇上和村里的技术培训,光是去年就参加了4次学习,逐渐成为种粮的行家里手,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

王井华说:“到底是年轻人,跟得上时代,有了现代农机的辅助,人工起码节省了一半。”

刘桥镇通过龙头带领、技术培训、配套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村经营主体参与流转土地。不仅吸引了年轻人入场,还让越来越多的农机户向种粮大户转变,种粮大户向家庭农场主转变。去年,23家规模主体开展集中育秧、侧深施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建设,刘桥镇为150家规模主体发放稻麦蔬菜绿色防控药剂5269瓶,绿色防控面积76729亩。



(图为徐园村品正家庭农场葡萄园)

刘桥镇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嘉安公司联手,带动全镇万亩蔬菜和粮食的种植。长岸村将村集体闲置土地和农户庭院交由嘉安食品公司统一规划、设计并种植玉米产品,公司提供产品给村集体和农户进行托管种植,引导农户学习玉米种植培育技术。

村民房德林与嘉安公司签订了三年的收购合同,去年的收入达24万元。他说,自己160多亩地的玉米都是公司提供的种子,种植时省市农科院的专家都会来指导。

“去年,我们村营收入114万元,种植户人均近3万元。这个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多赢。”长岸村党总支书记朱剑牛说,技术支撑、收购保底,让群众对产业发展更有信心。



(图为与嘉安公司合作的农场正在加工蔬菜)

2023年,刘桥培育新型农民主体40多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200亩,村集体由此新增收入近40万元。

挖掘服务资源,实现村治向村营转变

2月18日,在南通市持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大会上,刘桥镇尹家园村的党总支书记陈亚飞获得2023年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先进个人。这两天,他在忙着销售库存的黄豆玉米。“今年合作社90亩的水稻已经销售一空,销售收入12万多元。”陈亚飞说,尹家园村除了将零散土地平整成块发包给农业大户,还成立了文港粮食种植农地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近2000亩,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2023年村营收入近110万元。

刘桥镇鼓励村集体发展新型合作农场,实行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根据规定,新型合作农场可分配利润的60%可作为上缴利润划转村集体经济组作为村营收入。

通过发展新型合作农场不仅能统筹全局,发挥现代农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关键是能在“村长”变“社长”、“资源”变“资产”、“农业”变“职业”的过程中,成功破解集体经济后劲不足的难题。蒋一村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领办了刘桥镇第一家集体农地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在土地专业化、机械现代化助力下,蒋一村持续激发“土地+产业”的内生效应,发展云霞、卫兵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将“蒋一”牌大米推向市场。合作社的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从375.26亩发展到现在的1350亩。2023年,合作社实现经营收益63万元。



(图为“蒋一”牌大米)

目前,刘桥镇拥有村集体自营模式的新型合作农场4家,耕种面积近2500亩,60%的村开展300亩以上的新型合作农场建设,服务性收入成了村营收入的一部分。

刘桥镇还鼓励集体经营主体建设烘干中心、粮食加工中心、机库等设施,开展对外服务,以滚动发展增加村营收入。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