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互联网场景下,“惊喜”和“新意”有可能就出现在下一秒。新年伊始,继“尔滨”火了之后,近来互联网上流行起了寻找“新土特产”,全网展开了一场网民“农业大摸底”。这又是个什么梗?原来,广西为了感谢哈尔滨对游学幼儿的照顾,特意送上特产砂糖橘和沃柑,黑龙江则回赠产自抚远的蔓越莓。“什么?黑龙江也盛产蔓越莓?”网友们疑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有人开玩笑:生在家乡好多年,特产竟然“瞒”着我。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自然条件禀赋不同,土特产也各具地域特色。不过,当看到四川鱼子酱、甘肃南美对虾、贵州抹茶、上海崇明藏红花、山东聊城灵芝、安徽六安鹅肝这些土特产时,许多本地人也深感意外,不知道家乡特产竟可以如此“穿越”。有网友表示:“着实没想到南蟹可以北养、藏红花也能‘下高原’。”实际上,随着种植技术、农业科技的发展,很多适宜其他地方生长的产品,经过环境重塑、土壤培育、过程管理后,也能实现跨地域生长。近来兴起的“农业大摸底”,让人们看到一些传统的土特产不再是地域“专属”,也从一个侧面映照出中国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土特产能有大市场。这些年来,各地土特产“出圈”的场景丰富多彩。广西甘蔗、柳州螺蛳粉、延安苹果、广东荔枝……这些“土味”飞出本土,走向广阔的海内外市场,撑起一方经济。新年伊始,给人带来“地域反差感”的“新土特产”告诉我们,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还“隐藏”着很多“新鲜土味”,但是“酒好也怕巷子深”。土特产不仅要有品质,有地方特色,还要宣传好、推广好,广而告之,才能让“好品”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产品走向市场,进入百姓餐盘,通过“好口碑”擦亮“好品牌”,增强乡村产业生命力,让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事实上,近来不少“新土特产”变成了热搜词,带来了流量,带火了销量,迎来了一波“泼天的富贵”。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蔓越莓搜索量同比上涨958%,成交翻倍。这也提示着各地,在培育好、种植好土特产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市场,讲好新土特产的故事,赋予农产业文化的内涵、故事的“味道”,让“新土特产”生命力更加旺盛,让地方“土味”更加吃香。
农业大摸底,缘何越摸越惊喜?网友间互赠土特产,是心意;土特产“穿越”生长,是“新意”。“心意+新意”,这不就是淄博烧烤、“尔滨”之城“火”出圈的缩影么?“农业大摸底”带火家乡“新土特产”,也让我们看到了庞大中国市场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以及潜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各地当认识到特色农产品市场的无限可能。农产品厚植“土”字特色,做好“特”字文章,“心意”和“新意”都不可或缺。向深处看,培育好“新土特产”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还能够推动农业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这也不啻为推动“三农”工作向“新”而进的一个发力方向。
不论是属于本土的纯正“土特产”,还是后发引进的“新土特产”,只要用心培育、精心经营,就能“大珠小珠落玉盘”,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大幸福,为乡村“产业兴旺”打开新的空间和视角。(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