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出”民企“存在感”,南京在发力。
年终岁尾,云南保山市潞江坝咖啡产区,天南海北的货车应“约”而至。随着车轮滚滚,树上的“红果果”被运往星巴克、雀巢等公司进行烘焙。“一部手机,站在山头就能约来车。”种植咖啡30多年的咖农张忠泽很兴奋:“‘运满满’就是咱们的‘金扁担’。”
“运满满”是满帮集团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的数字货运平台,在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中助力“货通天下”,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主要城市,线路超过11万条。其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二季度平均发货货主达200万人规模,同比增长30.5%;过去12个月履约活跃司机达375万,均创历史新高。
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强调,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满帮集团的成长,是南京民营企业持续发力、向上攀升的缩影。去年公布的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南京8家企业上榜。其中,满帮集团排名较前一年上升64位。
让“民企舰队”继续壮大。1月2日,南京“新年第一会”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提出,要通过2—3年时间,在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增创新优势。
用创新一根针“捅破天”
坐在会场,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的思绪回到了30多年前。因为不愿意卖别人的空调,他在南京经开区创立“天加”品牌,单打独斗搞研发和制造。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行业最优。”瞄准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在10多项技术指标中,蒋立选择漏风率作为突破口。他亲自带着团队跑资金、访学者、找合作,建成高标准实验平台,研发出“迷宫式密封结构”。这一技术使得设备漏风率最低可达0.029%,较国家标准提高30多倍。C919国产大飞机,还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ICU、手术室,都用了“天加造”。
初创期靠着修空调、做装修维持运转的小公司,如今已拥有11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问鼎国家级“单项冠军”,主营业务连续13年全国市占率第一。这背后,是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虽然是制造企业,天加却连续9年的实验室用电量超过生产和办公用电。
南京的民营经济,在“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故事里孕育。上世纪90年代,体制内人员“下海”,南京诞生了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盛名一时。而后,高学历、高技术知识分子创业成为流行,久吾高科、诚迈科技等崭露头角。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汇通达、运满满等平台企业,世和基因、超芯星半导体等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企业相继涌现、迅猛发展。
创新的基因一直都在。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创资源,南京持续深化校地融合、产教协同,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全过程,赋予创新主体敢闯敢干的底气。
1998年冬天,35岁的郭宏新从南京化工学院热管研究院辞职,在江宁区创办了中圣科技,主攻化工材料及清洁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经过三个寒季的研究、试制和测试,其团队开发出的“带中心测温管的低温热棒”,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处理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用创新一根针“捅破天”,截至2022年末,中圣科技参与制定了7项国家与行业标准,拥有59项发明专利。
近三年,南京民企承担了85%的市级重大专项,牵头建设三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把握和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全国全球的竞技场上越来越活跃。六合区速锋数控凭借数十年专注钻研出的“独门绝技”,赢得中钢集团、中国重汽等行业巨头青睐,服务2000多家制造企业。在江北新区成立刚满三年的芯华章,专注国产自主可控EDA智能软件和系统研发,将国外垄断的EDA市场凿开一道口子。
这组数据更为直观。截至2023年末,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6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万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13家,进入胡润排行榜的独角兽17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92.5%、98.2%、82.6%、88.2%。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特殊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南京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还不够高,头部企业还不够多。
这次会议作出研判:南京的民营经济,要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型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核心便是支持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开放创新,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创新含量和发展质量。“要和高校院所形成合力,联合攻关共性技术;要跟央企国企创新同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间也要跨界融通,联手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南京市市长陈之常说。
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民企力量
千帆竞发的民营企业,各自在产业链条上扮演关键角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再造一个“新润和”——让业界目光看向雨花台区第一家本土软件业上市企业。起步,只是给华为提供高端软件外包服务,近年以两大国产数字化底座业务为主线,由软件基础交付向产品化转型。去年上半年,公司创新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1.73亿元,还拿下互联网银行解决方案等多个细分领域“冠军”。
南京软件业循链而上。2021年,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出用4年时间冲刺“万亿”。强链壮链,南京在巩固既有优势基础上,加快发展高端工业软件,全链布局信创产业。泰治科技等一批重点工业软件企业,已在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等细分赛道实现“领跑”。以诚迈、翼辉为代表的近200家信创产业链重点企业,正集中力量破解国产软件“缺芯少魂”难题,2022年,全市信创产业收入规模占全省超过50%。
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实体经济各领域,数实融合打开更广阔蓝海。“农村电商第一股”汇通达,是玄武区一家民营企业。13年来,汇通达以数字技术重塑乡村供应链,帮助21万家乡镇夫妻店“一店三开”,惠及3亿农村消费者。“这将是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大市场。”汇通达党委书记、总裁徐秀贤看好“希望的田野”。
总体上看,南京产业体系还没有迈入中高端,产业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还亟待提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南京聚力谋划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
在徐庄高新区“土生土长”的柯菲平,已入选南京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龙头企业。去年初,其历时8年研究、投入近8亿元的1类创新药盐酸凯普拉生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预计5—10年后,能累计实现销售200亿元。柯菲平还有13个创新药在研项目,承担4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
放眼全省,南京生物医药产业整体体量并不领先,但创新药研发表现抢眼。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获批药品70个,居全省第一。捕捉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南京提出,壮大化学创新药、中药创新药、影像设备等细分领域规模,打响南京生物医药创新重镇的品牌。
竞速新赛道,更多新兴势力正在“抢跑”。拥有人工智能、区块链、生成式AI等关键技术和算力设施厚实“家底”,南京发力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同样大有可为。
一排排竖立的手机屏幕里,数字人正在直播带货,“她们”千人千面,一颦一笑自然流畅。2021年,硅基智能研发了AIGC数字人直播,现在每天开播直播间超过5万个。经过大模型重塑与赋能,国内首个数字人律师近日“诞生”,既能辅助律师处理文书,还能接受大众咨询。到今年底,企业将在教师、医生、律师等领域覆盖100万人;到2025年,计划为世界创造1亿“硅基劳动力”。
置身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背景下,南京鼓励广大民营企业,聚焦氢能、储能、无人驾驶等集群细分领域和新赛道培育方面持续发力,在有条件的领域“开道超车”。
“存在感”不彰有待破局
截至2023年11月,全市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总量达179.72万户,创造了55%的税收、90%的新增就业岗位。把时间线拉长,过去5年,南京民营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为6.1%,领先全市GDP增速0.1个百分点。看上市企业数,民企占三分之二;从创新剖面看,民企也是主力军。
但长期以来,外界却普遍认为,南京民营经济“不强”。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缺少“巨头”,特别是缺少To C端的民营巨头。像杭州阿里、深圳腾讯、合肥蔚来、常州理想等,都是针对终端用户,而南京的民企多是科创型,且处于产业链中上游。他们多年如一日搞创新、做研发,尽管掌握了一批“高精尖”“黑科技”,甚至在行业和细分领域做到“冠军”,但大众仍知之甚少。
在曾经被“卡脖子”的工业控制领域,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科远智慧,正在“被看见”。
2023年6月13日14时18分,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工程、省重点工程——浙能乐清电厂三期工程6号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至此,科远智慧国产NT6000控制系统助力乐清电厂三期2×1000MW发电工程全面投运。“一键启停、无人干预、自动运行,咱们电厂的‘神经中枢系统’不必受制于人了。”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耀的兴奋溢于言表。
这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连轴转”。最关键的攻克阶段,“死磕”的研发团队就在控制室打地铺。努力没有被辜负。如今,科远智慧手握3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200多项发明专利、400多项软件著作权,年营收增长超过20%……一路陪伴中国工业控制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跟跑到逐步超越。“强路”无止境,企业至今仍坚持每年将营收的10%以上用于科研。
其次,经济持续承压、外部形势变化,也为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民营企业,带来更多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
迎难而上。上世纪80年代,南京金箔一度资不抵债,但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如今成为国内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面对“双碳”背景下的行业调整压力,苏博特积极拥抱绿色建材,加力开发绿色低碳功能材料,走出了从传统能耗型工业企业向绿色工厂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旅游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主营出境游的途牛,业务开展一度阻力重重。没有躺平,也不等靠要,布局境内游市场、重组海外打包游业务、新开网络营销渠道、打造自有民宿品牌……一系列“自救”卓有成效:去年8月公布的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途牛净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70.5%;利润约22.1万元,自2020年来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走进途牛新展厅,大屏上跃动的数字、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还有久违的忙碌场景,都传递着一个强烈信号——途牛正努力活得更好。
看长远、谋未来。前不久,江北新区蔚蓝科技研发的新一代四足机器人——阿尔法机器狗Baby Alpha系列,最快奔跑速度达4.15m/s,突破了该领域世界纪录。这只拥有编程教育、实时视频、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机器狗,已在千家万户当起智能管家。南京民企的“存在感”正在变强。
力挺“生力军”发展壮大
深陷诈骗、股价暴跌、资金链断裂……如果不是市、区两级检察院的“明察秋毫”,这家位于栖霞区的百亿上市公司或已坠入“深渊”。
康尼机电是一家以轨交自动门系统制造为主要业务的民营企业,自成立以来,其核心产品市占率不断攀升,连续6年稳居全球前列。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大公司,在一次34亿元的并购中遭遇诈骗,导致股价暴跌、面临退市风险。在两级检察院的调查下,最终化险为夷。目前,企业已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该案件也成为检察机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于民营经济发展而言,好的营商环境须臾不可或缺。南京已连续5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根据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论,南京入选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
政策还在加码。本次会议新发布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包括6个部分26条措施,涉及破除壁垒、优化服务、扩大融资、拓展市场、强化创新、维护权益等方面。不少措施瞄准民企核心关切。在“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中,提到“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采购工程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预算项目总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这意味着,民企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而针对民企融资难问题,《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在“宁创融”、“宁创贷”、转贷基金、“苏岗贷”等四项产品之外,提到开展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更多民企挂牌上市。
护航“民企舰队”,南京决心如磐,相关部门服务企业、激发活力的举措持续升级——南京市工商联将通过3条诉求通道、6个平台、5项机制,对民企“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无事不扰、无时不在”;南京市科技局将构建“孵化培育服务平台体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体系”,支撑民企做实做优、做精做专、做大做强;南京市委政法委也参与进来,将完善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联系协调工作机制,畅通维权渠道,建立“企业防风险促合规法律服务中心”。
信心就是黄金。
华天电子深切感受到南京对“自己人”的呵护。2018年,企业在浦口经开区动土建厂,建设全球领先的晶圆级先进封测基地。得益于区域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华天南京创造了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用时仅17个月的“华天速度”,实现产值50多亿元。华天电子集团副总裁、华天科技江苏公司总经理肖智轶表态:“未来3年,我们计划在宁继续增加投资百亿元以上,在南京打造国内最大封测规模的生产基地。”
南京提出,通过2—3年努力,力争再新增2—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00家、上市公司超200家。与此同时,高效配置和集聚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加快塑造竞争力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创新生态。
把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转化为稳中求进的“金山银山”。南京再次拿出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闯劲干劲拼劲,让民营经济的信心迅速“拉满”,站在新起点上重新出发。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