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扬州:从一个人到一群人!58年,他们接力守护一座“8位烈士碑”

12月1日,一座竖立58年的“8位烈士碑”展台正在完善背景墙。碑上的8位是解放十二圩的烈士,除了排长徐佩贵的名字被知晓外,其他7人仍不知姓名。石碑立于1965年,近4年才迁至仪征烈士陵园内,它的背后藏着一段由当地民众与志愿者接力呵护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放置石碑的崭新高台与背后的文字墙。孟俭 摄

1块石碑

讲述军民鱼水情

这座石碑上刻有一段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34军101师244团,1949年4月21日,解放十二圩8位烈士,排长徐佩贵,1965年4月5日立”。因此,当地民众将这块石碑称为“8位烈士碑”。

仪征市薪火传承小分队负责人李臣星说,现在碑后墙上的文字背景是当年小交通员熊秀莲的回忆文字(部分),还有一部分则是当年与烈士们并肩作战的战友李剑锋所书写的“牺牲奋斗为人民”题字。

“仪征烈士陵园展厅最近正在整修,我们将这块碑置于崭新高台上,希望通过这样的重新布设,能够呈现出几代人对它的呵护之情。”李臣星历时多年寻访石碑背后的故事,只为向更多人讲述军民一心的浓厚情感。

58年守护

一个人到一群人

这座石碑的竖立,与十二圩沿江村黄泥组(原黄泥村)的村民熊秀莲有关。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第三十四军的一支部队攻克了敌人在长江北岸仪征的最后一个据点——十二圩,为渡江南下解放南京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战斗结束后,有8位烈士被就地安葬在黄泥村。从那时起,熊秀莲开始主动为8位烈士守墓。1965年,墓地因低洼被水淹没,熊秀莲向村里提出为烈士迁墓并得到响应,大家肩挑人抬,用了近三个月,垫起了一块高地,作为烈士们的新墓址。

当年迁墓时,村民们将烈士遗骸都小心地收拾好,分放进8个木盒里。整理遗物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枚私章,上面刻着“徐佩贵”,是8位烈士中目前唯一留下姓名的。在新墓地前,全村百姓新建起这个石碑,并向烈士们默哀致敬。

8座空坟

凭吊从未停止

李臣星在听说这段故事后前往寻访,2019年,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他得知当时石碑还在原处,而熊秀莲已83岁,老人希望可以为8位烈士寻亲,寻找到他们的家人。石碑虽还在原处,8座坟已是空坟。原来,为了便于集中祭扫,8位烈士最后于仪征烈士陵园内长眠。

“8座空墓址和1座石碑,已成为村民们每年悼念8位烈士的寄托。”李臣星说,2019年后,仪征退役军人事务局出于保护革命文物的需要,选择把这块石碑迁到仪征烈士陵园室内展厅,当地村民一开始虽有不舍,但出于保护意愿,最终也都同意了。石碑被迁至仪征烈士陵园后,那些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义务为烈士守墓70多年的熊秀莲,还有黄泥村的村民们,每年仍会自发到陵园展厅中的石碑前凭吊。

2座新碑

背后故事永传承

从熊秀莲到村民们,再到现在的薪火传承志愿小分队,他们接力呵护着石碑。58年来,这块石碑见证了老区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军民鱼水情,更见证了这些年老区人民对烈士们的敬重和守护。

“我和熊秀莲老人以及当地村民们商议,想一起在8座空墓的原址上立一块新碑,让两个碑在两处分别‘讲述’仪征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李臣星说,虽然石碑上这8位烈士的寻亲之路仍无进展,但他们会继续奔走寻找,要像熊秀莲一样,为烈士们多做些事,让石碑背后的故事永远传承下去。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