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街”续文脉 | 此处最江南

【编者按】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作出“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但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的重要指示。11月29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这是该领域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

江苏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及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保持特色风貌等方面成效斐然。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江苏省住建厅开展“‘街’续文脉”融媒体行动,多路记者实地寻访,查规划文件、与居民对谈、探焕新模式,并采访了规划设计名家阮仪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东南大学教授朱光亚、同济大学教授章明、张謇嫡孙张绪武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聚焦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改造,提炼与展示名城保护的江苏探索。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在苏州古城东北隅,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见窄巷青石、闻吴侬软语。

行走其间,仍能清晰触摸千年江南脉动。

苏州市姑苏区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站长 阮湧三:

我叫阮湧三,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就出生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钮家巷。

我哥哥叫阮仪三,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保护,是我哥哥1997年主动请缨,说“这个街区的规划我来做吧”。

你要到苏州来、到平江路来,你就到小巷子走一走,在巷子里看一看它的小桥流水,看它的陆河平行,“看”深宅大院里传出来的古琴的声音、传出来的评弹的声音,看看老大妈、老大爷在拿着扇子乘凉的时候说说家长里短……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江南水乡的风光。

阮湧三:

我们看到的这面墙,是当时我哥哥阮仪三在整治平江路时候,他在做街景规划的时候,特意关照留下来的。

为什么呢?

我们看到,最前面的那一块,叫“空斗墙”;到这边的,叫“叠砌墙”;上面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红砖墙。我们从这片墙上可以看到时代变迁,看到建筑材料和建筑手法的变化,也看得出我们平江路的历史沧桑。

阮湧三:

“水井”在我们江南,不光是人们生活的资源,也是一道很好的风景,也是一个很好的历史的记载。

我们苏州现在已经把水井这一类构筑物,我们不能叫它建筑物、要叫构筑物,列入古建筑保护的法律当中去了。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存整体布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阮湧三:

粉墙黛瓦、高低错落,这些我们的古城的风貌始终保存着,所以有一句话叫“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一条平江路,边上一条平江河,当中还有很多支巷,朝西有9条巷、朝东有8条巷。

可以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就是整个姑苏城风貌的缩影。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阮仪三:

苏州古城它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格局。它不光是明清以来,可能宋元明清以来,都维持着原来的古城格局。

你保护历史街区,保护什么?

保护它的历史的风貌,保护它的历史的遗存,保护它的历史的真实性。

阮仪三:

平江路有平江路的特色。平江路是苏州沿街沿河以住宅为主、商业为辅的历史街区。我们原汁原味地留存,“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地留存。

所有的历史老街,修的话都要原样原修。它的特色风貌要留存,人们的生活要改善,这样才能既有历史风貌、又有新旧对比的城市风貌。

像苏州平江路上,我们的那些历史的遗存都在。“富潘”的家也在,“贵潘”的家也在,汪氏义庄、董氏义庄都还在。汪氏义庄留下来的历史构建——水牌楼,我们也把它原样修复了。

所以我们提倡在历史街区修缮的时候,要注意“四性”的原则,即原真性、可读性、可持续性、整体性。

阮仪三:

平江路它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是具有后劲的。它是能够把这些历史的场景,在现代生活的需求上加以再现、加以提升的。

千年岁月,沉淀江南风韵;

烟火氤氲,古巷重换新颜。

在这里,

摇一把苏扇,听一曲评弹;

或泛舟河上,或漫步街巷。

何处品江南?

此处“最江南”。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总监制 高坡

策划潘青松 王晓映 薛颖旦

统筹 王宏伟朱威

本集编导 丁叮 曹阳

文案 丁叮

摄像曹阳 王瑞枫

剪辑 曹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