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一个人 一个节 一座城——以郑板桥艺术节为媒,江苏兴化以文化人、以文兴城

    纪念一个人,举办一个节,影响一座城。

    小雪节气。在板桥故里兴化,两年一届的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如约而至。这天,恰好是板桥先生的生日。

    今年是郑板桥诞辰330周年。板桥先生在兴化出生、在兴化成长。如兰之高洁、竹之不屈、石之坚韧的“板桥精神”,至今泽被后人。时光荏苒,以他命名的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已迎来第十六届,潜移默化影响着这座城市。

      领新标异,引领“兴化文学现象”

   【镜头】开幕式上,“板桥元素”贯穿整个会场。板桥道情《红袖添香》、诗乐画舞《觅影板桥风》等节目轮番上演;郑板桥诞辰330周年彩色邮资图和《郑板桥诗书画选集》邮册发行揭牌;“一枝一叶总关情”全国诗词大赛、“郑板桥文艺奖”获奖作品、首届板桥道情演唱大赛获奖选手获颁奖。

    【纵深】郑板桥笔墨功力深厚,艺术造诣高深,诗书画世称“三绝”,在中国书画史及诗坛“领新标异”。在他的影响下,兴化文坛人才辈出,文艺传承生生不息。

    以时间为轴,历代文学大家层出不穷——历史上,有施耐庵、宗臣、陆西星、郑板桥、刘熙载等名人大家;在当代,以毕飞宇、王干、朱辉、庞余亮等为代表的文学名家。

    更关键的是,在兴化有着庞大的从事文学的业余写作人口,并且形成了一批坚守本土带有里下河文学流派风格的作家群体。目前,兴化籍作家共有中国作协会员25名,江苏省作协会员78名。4人5次获鲁迅文学奖,10人20次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1人获茅盾文学奖。

    随着兴化被命名“中国文学之乡”“中国小说之乡”,连续多年承办中国小说排行榜评议活动,“兴化文学现象”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潜心研究的课题。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张存寿认为,中华诗词助力兴化文化发展,一定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示出更大的文化价值,一定会实现“诗以城荣,城以诗为傲”,兴化文化一定会更加大放异彩。

    挖掘内涵,文旅融合唱大戏

   【镜头】在开幕式举办的同时,位于大垛镇的板桥文化园内,部分郑氏家族后人,以及一直关心、支持板桥文化研究的乡贤代表、各界青年文艺家代表、板桥初级中学学生代表等齐聚,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向板桥先生拜谒。现场,前不久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板桥文化园揭牌。

   【纵深】今年初,大垛镇对板桥文化园空间规划、基础设施、研学项目等进行科学设计、升级改造建设,集板桥文化、廉政文化、乡村文化于一体,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田园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文旅融合发展。

    用足、用好现有资源,大垛镇将深入挖掘板桥文化内涵,进一步创新乡村文旅发展新模式,通过讲好板桥故事,传承板桥精神,激发旅游产业的内生动力,形成农文旅融合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新路径。

    新垛镇施家桥村是施耐庵故里。去年,兴化举办施耐庵文化旅游节,广邀八方游客“来往施家桥  共圆好汉梦”。在水浒集市内,市民游客留恋在美食摊位品尝武大郎烧饼、豆腐花等,在非遗摊位感受与水浒有关的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和农产品摊位购买水浒文创和本地农副产品,还有水浒好汉打卡点,游客纷纷与水浒好汉们合影留念。

    今年,兴化市、范县、潍城区共同签署三地文旅战略合作协议,发布共同打造的“板桥足印”精品旅游线路。到2025年,兴化矢志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改善民生,深入传承民本思想

   【镜头】开幕式上,创新推出的《对话板桥先生》节目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官为轻,民为重,只为问心无愧”等话语,传递出郑板桥浓浓的民生情怀,引发全场共鸣。

   【纵深】近年来,兴化传承民本思想,致力改善民生紧盯“一老一小”,擦亮“兴好有你”新名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针对未成年人数多的特点,兴化今年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假期(周末)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关爱保护、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等8个方面作了“顶层设计”,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关爱保护困境留守儿童,精心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入选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

    针对临退休参保人群,兴化及时摸排未参保人员情况,对于已经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参保人,通过电话告知他们医保退休办理及待遇享受情况。对于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或其他原因导致医保退休业务不能及时办结的参保人,安排落实专人开展一对一电话联系,今年入选“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县。

    兴化市不仅学习传承板桥的文化艺术,更要传承板桥的精神品格。不仅通过举办郑板桥艺术节,尊崇板桥先生,而且以“板桥”命名一批道路、学校、文化园、博物馆等,让“板桥”成为兴化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