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紫牛揭秘|聚焦“卡脖子”问题“打擂揭榜”,江苏高校三个挑战杯项目与企业当场签约

企业发出“英雄帖”,高校参赛团队“打擂揭榜”,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便是挑战杯“揭榜挂帅”赛道的独特之处。在十月底结束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揭榜挂帅”赛道中,江苏多个团队获特等奖,其中三个项目现场与企业进行了意向签约。记者走近部分获奖团队,了解获奖项目背后的故事。



“火眼金睛”大比拼,他们赢了

随着空间碎片和飞行器数量的日益增多,太空识别领域急需要解决多功能、抗干扰、识别困难等关键技术难题,相关部门需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来进行目标识别。

本次挑战杯“揭榜挂帅”赛道,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发布的榜题——“基于雷达RCS数据的空间物体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就是一次“火眼金睛”实力大比拼,榜题由此前获得特等奖的5个团队,通过现场擂台赛的方式角逐出“擂主”。

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的项目最终胜出,成为了五双“火眼金睛”中“识别率”最高的一个项目。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信良告诉记者,团队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四个,分别为:一维距离像的特征提取技术,ISAR像的数据扩增技术,多源网络集成技术和开集目标识别技术。



通过这些前沿技术,团队在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组织的两次实测中均取得了领先的识别准确率。第一次实测中,识别准确率超过了86%;第二次实测中,识别准确率达到84.55%。“我们的作品在功能完整性和算法创新性上都取得了突破。我想这也是我们的项目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李信良说。

因为在前期测试和最终打擂环节中表现十分突出,团队成员在揭榜挂帅擂台赛结束后迅速被主办方叫住:“做好准备,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会和你们签署合作意向。”

这也是挑战杯“揭榜挂帅”赛道设立的重要目的之一。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韩玉兵教授是项目的指导老师,他告诉记者,“揭榜挂帅”旨在引导促进大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踊跃投身科研攻关第一线,聚焦“卡脖子”技术,瞄准社会重大课题及现实问题,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企业等单位提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高校广发“英雄帖”,再由学生团队打擂揭榜,从而加速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陈豪同学代表我们团队,在挑战杯闭幕式上和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三所进行了现场意向签约。现如今,我们正在与二院二十三所进行细节对接,在不久的将来,师生们的科研成果定会真正投入使用。”韩玉兵说。

研发多功能电磁超材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本届挑战杯中,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发榜的赛题“多功能电磁超材料技术研究” 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诸多高校队伍参加,经过初审选拔,共35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线下决赛。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同学们组成的团队获得特等奖,并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齐聚贵阳同台竞技,最终摘得擂主之位。



南理工微电子学院硕士生陈秀介绍,“多功能电磁超材料技术研究”针对电磁波在频域、空域、极化域、能量域下的多域调控,涉及到电磁场、电磁功能结构、复合材料、智能调控等理论与技术。时下比较热门的隐身材料如隐身衣,其实就涉及到了多功能电磁超材料领域的问题。陈秀向记者展示了一块“塑料板”,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大有乾坤。



“传统超材料经历了从宽带单功能到无源多功能,再到有源可重构的研究历程。但仍面临着宽频带、多功能、可重构这三项指标难兼顾、难集成的技术挑战。”陈秀介绍,南理工团队针对国外的相关技术垄断,提出分层、分频段协同设计新方法,在保证各功能宽频且连续的同时,实现更多功能的一体化设计。最终带到打擂现场的这块“平平无奇”的“塑料板”,就是集7种宽频功能于一体的电磁超材料。

团队指导老师顾鹏飞介绍,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发表领域顶刊和会议论文各2篇。申请三项发明专利,相关技术也到了多家科研院所和用户单位的肯定。“在挑战杯闭幕式上,我们团队的学生代表已经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进行了意向签约,具体的合作细节及成果转化正在洽谈中。”

自主开发新技术保障粮食安全

江苏大学作品《放“芯”粮——粮食“收储加销”产业链品质智能无损监控装备及大数据平台研发》获得“揭榜挂帅”赛道擂主(特等奖)。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产后的节粮减损就等同于增产。”江苏大学放“芯”粮团队负责人张可欣告诉记者,团队做的工作主要是自主开发高效过程管控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系统,解决产后过程管控能力薄弱等问题。

放“芯”粮团队以智能无损监控技术为主线,针对粮食收购、仓储、加工和销售环节,进行品质指标现场快检定级和陈化霉变早期快速无损诊断。“我们还自主搭建了粮食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构建了检测终端—云端资源库—用户终端品质信息共享体系,建立了海量粮食品质信息资源数据库,进一步提高高耦合、高复杂度的数据资源处理效率,让装备更加智慧化。”张可欣说。

目前,放“芯”粮团队已经与中粮科工、中储粮、克明面业等企业及国家粮科院达成合作。团队自主研制的可实现陈化霉变早期快速无损诊断的多指标一体化智能快检装备,2021-2023年运用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9个粮库1800批次以上的粮食快速无损检测。与中粮科工联合开发智能多参量实时联动烘干系统,监测粮食干燥过程水分、成分及外观指标变化,提高粮食附加值每斤0.02元。与中科怡海公司产学研合作,开发的粮食信息大数据平台,包括了全国5个主粮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3300多个品质信息数据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