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巷、睦亲坊巷、健康路……老城厢纵横着一条条老街巷。近年来,无锡市梁溪区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使街区肌理日益完整,新业态纷至沓来。无论是街巷的店铺、巷内的民居,抑或是街边的小游园、微景观,都变得越发精致。漫步其中,可让人细细领略梁溪,深入品味无锡。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随着新一轮城市更新加速推进,老城厢又有一批老街巷将焕新重生。作为梁溪区持续系统开展的老城更新品牌工程,“百巷梁溪”项目正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且步入了从粗放型改造到精致化塑造的新阶段,让城市文脉变得可观可感。
更新改造方式 延续历史文脉
铺展开无锡城区图,龟背形区域以中山路为“中轴线”,一条条街巷如一条条“毛细血管”,分布密集,十分丰富。因此,对老城区实施改造更新,不仅要保护好一处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更要疏通老城的“毛细血管”,让老街巷有充分的养分滋养,从而凸显老城的生命活力。而这一养分,就来自文化。
在“百巷梁溪”的实施过程中,梁溪区不再满足于仅仅对老街巷基础设施的改善,而是更加注重对街巷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与展现,将城市故事娓娓道来。“每天都会过来,这里环境好,又有文化气息。”早晨,在后西溪与解放南路交叉口的乐溪苑游园内,胡阿姨跟邻居们正在早锻炼。作为无锡国家安全教育公园,这里建起了游廊、凉亭、雕塑、景观桥,还集中展示了潘汉年、华明之、姚子健等无锡籍隐蔽战线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让人们在健身休闲的同时又了解了地方文化。
在老城厢,越来越多的品质街巷、口袋公园、城市文化角落出现在了市民身边。走在健康路上,随处可见“阿福阿禧”主题元素的景观,在健康路与后西溪交界处的“幸福角”,“阿福阿禧”造型被制作成了可以转动的装置,与整条街的文化氛围相一致。同时,这里也是市中心的一处“小修小补”便民点。在参与“百巷梁溪”工程的设计师看来,街巷、街角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外延,通过环境品质和配套设施的改造提升,将一处处角落变为延续城市记忆、留住人们脚步的地方,同时也增加了人与场所的链接,有效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间。
创新表达方式 实现街巷焕新
经过10多年的系统实施,“百巷梁溪”已成功塑造出品牌,接下来,如何放大品牌效应?参与“百巷梁溪”工程的江大传播设计机构设计师包勇军明显感觉到,近年来,梁溪对街巷的改造已由最初的单纯注重环境整治的粗放型改造方式,过渡到了对街巷进行精致化塑造的阶段。他认为,随着百姓生活品质和城市美学素养的提升,对街巷的改造提升更要注重文化的表达方式和展示手法。
在学前街与新生路路口,一处全新的墙绘上,展示着学人与商人的“相遇”,仿佛在诉说着城市往事;睦亲坊巷内,新增的亮化装置上,钱锺书的“猫”从不远处的钱锺书故居“跑”了出来,让人眼前一亮……城市文脉是在漫长时光中积淀的地域色彩和文化个性。在专家看来,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街巷是人们日常交流活动的场所,也是保留城市个性、体现城市文脉、涵养城市品质的最佳载体,更能为城市创新力、竞争力的勃发提供支撑,因此,需要以创意的方式精心“雕琢”街巷。
近年来,“百巷梁溪”工程越来越注重从经济、生态、社区、交通、文旅“五位一体”来考量。苏家弄里的惠巷在街巷改造中被打通,实现东林书院与崇宁弄的连接,并串联起小娄巷、王选事迹陈列馆、东林书院等景点。紧邻连元街小学的大成巷、长大弄被改造成了儿童友好街区,商业业态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更成为连接中山路与解放西路的一条重要通道。有没有注意到新生路上的“黄包车”?这里塑造出统一的视觉形象,刮起了“民国风”,吸引着人们前来拍照打卡……近日,南市桥巷地块旧城区改建项目启动,街巷的改造将导入文化、商业、旅游等功能,实现颜值焕新,功能更新。
将市民游客带回“生活现场”
老城就是一座活态的城市博物馆,一条条街巷特色独具,展示着百人、百业、百巷、百景。街巷空间的精致化塑造不仅仅关乎城市形象,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及城市发展的现实所需——通过文化生态的营造,街巷不但宜居,更将成为人们游览、休闲、交流、娱乐的场所,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脉和现代精致生活的现场。
“百巷梁溪”工程实施以来,设计师们对老城厢的百余条街巷进行了分类,人文街巷、商业街巷、景观街巷不一而足,值得认真阅读。“我们来无锡3天才逛了5条巷子,打卡了近20家咖啡馆和特色小店,大成巷的你好咖啡,西直街的文猪与卷鸟,健康路就更不用说了,河内咖啡、板要、玖号咖啡……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腔调。”从杭州来无锡的“西街”是一名网络博主,她的视频以阅读城市为主。她被一张无锡老城区龟背壳的地图吸引而来,而老城的街巷也没有令她失望。
为避免“千街一面”,梁溪区在“百巷梁溪”工程的实施中,努力保留街巷最本真的“味道”。梁溪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路一策”精准施治、综合施治的方针,“百巷梁溪”工程以民众需求为导向,融合无锡地方特色,对具有文化积淀、历史遗存、名人逸事等特殊价值的背街小巷,注重人文背景的挖掘、保护和展示,进一步提升街巷的整体品质。此外,梁溪也将更加注重把“全域旅游”的概念糅合到街巷的特色化改造中,从平面到立面,从设施部件到秩序管理,让贯通城市肌体的“毛细血管”变得整洁、美观、通畅。(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