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农业基地拔地而起,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非双方携手同进,硕果累累。这几天,远在南非的农场主李卫冲也正忙着浇灌自家蔬菜基地,看着满地庄稼,李卫冲欣喜万分。
李卫冲是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人,来南非已20年,李家老老少少也近20人在这里扎下了根。自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南非于2015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李卫冲以农为业、以农交友,在南非华人圈名声鹊起。
以农为业
建成南非最大绿色蔬菜基地
跨国当农民,66岁的李卫冲至今想来,依然感觉像在做梦。2003年,李卫冲兄弟俩人在南非起早摸黑,将中国豆腐带到国外。制豆腐用的黄豆只磨一道,又用卤水点浆,因此豆腐味美质高,深受华人华侨喜爱,“老李豆腐”的品牌也得到了南非及周边国家消费者的认可。
2007年,兄弟俩拿着卖豆腐的积蓄,从一对英国老夫妇手中以130万兰特(约合16万美元)购得农场。农场占地208亩,位于约翰内斯堡以东50多公里处。
与周围南非人的农场一样,李家兄弟的农场一开始也只种玉米、土豆、红薯,但身处异乡,最想念的还是那口“中国菜”。兄弟两人就在做豆腐之余,试着在房前屋后种点儿菜。这一试,竟然有了新的发现:油菜、白菜、萝卜、丝瓜、茄子……不管什么蔬菜只要种下都能长。
于是,农场逐渐“中国化”,引种了黄瓜、茄子、豇豆、山药……甚至连启海人爱吃的洋扁豆、毛豆、鸡毛菜,也都逐渐引种至农场。如今,农场共有80多个大棚,种植40多种蔬菜,成为南非最大的绿色蔬菜基地,为当地华人解决了中餐的食材需求。
随着中南两国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入,在南非做生意的华人越来越多,农场的蔬菜也因此供不应求,老李农场设在唐人街的3间门店常常门庭若市。在此期间,李家人的生活因“一带一路”而跃迁,近20个兄弟姐妹先后来此“掘金”。
很多在南非开设工厂和餐馆的华人成了老李农场的长期客户,老李农场也成了南非各主要大城市及莱索托、博茨瓦纳等南非周边国家中国特色蔬菜的主要供应商,甚至连中国驻约翰内斯堡领事馆也被成功“圈粉”。
以心相交
李家农场成“中国名片”
9、10月份,正值南非的春季,老李农场收种繁忙。来自津巴布韦、莫桑比克、肯尼亚和南非当地的40多名工人与李家兄弟一起,每天忙碌耕耘。这些工人不仅会种菜,甚至还能说汉语。“有些工人跟了我们十几年,连启海话都会讲,所以不能再用老家方言批评他们,他们听得懂。”李卫冲开玩笑说。
多年来,李家兄弟与当地人相处融洽,邻居经常送他们些猪、羊,李卫冲就回送些蔬菜、豆腐。“以心相交,才能交到好朋友、真朋友。”李卫冲深为感慨。
南非自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以后,实行土地改革,许多黑人因此获得了土地。但由于黑人缺乏相应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大片农业用地没有被合理利用甚至荒废。数年前,几名当地农民在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的介绍下来老李农场求教,学成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农场。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一位叫斯费索的农民,在农场学习了10多天。临走时,李家兄弟不仅送他蔬菜种子,还特意来到斯费索的农场,将种植蔬菜的关键要领一一教给农场的农民。当年斯费索的农场就获得了好收成,出产的茄子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南非内政部专门写信给我国大使馆,感谢李家兄弟帮助当地人种植蔬菜,在民间续写南中友谊。斯费索和李家兄弟从此也成了莫逆之交。
在南非华人圈,老李农场就是一块招牌,不管哪任大使、总领事,以及国内来南非的代表团,一般都要来农场来看看,都说要认识认识老李。中国驻南非大使曾这样评价:李家兄弟开农场、做豆腐的创业经历传递着温暖人心的故事,这群善良、热情的中国同胞以实际行动传播中非友谊,弘扬中国文化,成为“中国名片”。
背靠祖国
“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海外创业,日益强大的祖国是游子最坚强的依靠。每个星期,李卫冲都会接到中国驻约翰内斯堡领事馆工作人员的来电,询问他们的近况,了解需要解决的困难。商会、同乡会等组织,也会不定期组织联谊活动,互通有无。
当年,老李农场开始种植蔬菜时,因当地的土地存不住水,得先打井。刚开始打的3口井,李卫冲用了两年就抽不出水了,不得已只能打第四口井。一开始,花费了40万元,打到200米深时,仍看不到水,连打井的工人都劝他们放弃。但没有水,农场就办不下去。最终,在非洲中华总商会的帮助下,水井一直打到了246米深,水柱终于冲了上来,喝一口,无比甘甜。这口井1小时能抽36吨水,成了农场种菜的源泉。
中南关系的行稳致远,给在南非创业的李卫冲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出海”之路越走越宽。
与李卫冲一辈人不同,他们的下一代视野更加开阔。李卫冲的女儿、李锦冲的儿子都在南非做起了服装鞋帽贸易生意,市场扩大至津巴布韦等南非周边国家。“他们在南非买了房,安了家,孙辈都在当地学校上学。”李卫冲说。
无论走得多远,李卫冲一直说自己很满足、很知足。每年的新年聚会,驻南非大使馆都会邀请李卫冲去。有一次,大使叫他讲两句。李卫冲笑着说:“如果不走出国门,我只是一介农民,谁认识我呀!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中南两国的合作交流更加密切,我们老李家也搭上了这辆‘快车’,相信家和万事兴,和气能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