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刘鑫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树人,思政为先。10月14日,“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从2021年初夏的北京,到2022年深秋的厦门,再到2023年金秋十月的成都,这堂“大思政课”将“小课堂”与“大时代”生动连接,以可亲、可敬、可感的方式,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共情与共鸣、触动与感动中,让蓬勃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考察学校、致信勉励,就办好思政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今日之中国,逐梦星辰大海,每一次的“天宫课堂”都能激起亿万青年对科学的向往;奔赴乡村基层,每一个的“毅然笃定”都能为奋进青春注入满满正能量;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赛场,每一幕的“奋勇争先”都展现着亮丽的青春风采......这些“冒热气”“接地气”的故事,就是“大思政课”最生动、最有温度的教材。
思政课贵在“润物无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对象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广阔的国际视野,这就需要我们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创新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推动思政教育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要锚定政治引领目标,紧盯信息技术前沿,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融合,积极探索网络大思政课的新载体、新方法、新形态。在正式课堂中,引入更多视听资源,深化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民族复兴的志向与信心;充分运用“第二课堂”,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深化认识、感悟真理、成长成才。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悟“大思政课”的时代引领价值,自觉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增强理论功底、提升业务能力、培育人格魅力;同时,要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结合历史和现实、关联国内与国外,用时代话语、生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增进思想共识、心灵共振,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青春不息,追梦不止。我们期待并坚信,这堂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大思政课”为广大青年点亮理想之灯、笃立鸿鹄之志、激扬青春梦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砥砺本领才干,以奋斗奋进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