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山海见证】园区次第花开 携手合作共赢


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为共建国家打造新的发展引擎,创造新的发展环境和空间。过去十年,一个个由中国参与建设、管理的境外园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成面,不仅为全球企业提供跨国发展的广阔舞台,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也为共建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插上翅膀” 。今天的“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之《山海见证》系列,让我们首先前往东南亚的柬埔寨,去看看发生在那里的产业园区合作共赢故事。

江苏台记者陈超:“一下飞机,我们就直奔柬埔寨唯一的海港城市——西哈努克市。这里向海而生,处处充满开放包容的气息。水清沙白的东南亚原始海滩,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前来打卡。”

记者询问游客们来自哪里,有的说来自德国,有的说来自日本,还有的说来自中国,并赞美道这里实在太美了。

陈超说:“同海滩一样热闹的,还有相隔不远的西哈努克港。这是柬埔寨最大的海港,每天数以千万吨的货物从这里出发,奔向全球。其中,超过十分之一的货物,来自12公里外的中柬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西港特区。”

陈超介绍:“这是西港特区早上七点。我们看到,这里已经热闹了起来,大批员工开始准备进厂上班。”

阿林询问记者是来自江苏的好朋友吗,记者答道,对,来自江苏,阿林对大家来到西岗特区表示欢迎。

阿林是西港特区的一名专职司机。老员工的他,对园区发展如数家珍。

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员工阿林说:“现在,西港特区是柬埔寨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不仅中国企业来得多,还有很多欧美、东南亚、韩国的企业来这里办厂。” 

但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2008年2月,在中柬两国领导人高度关注下,由中国红豆集团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西港特区正式奠基,一步步发展成为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在阿林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入驻园区的第一家欧洲企业。

Dina是这家爱尔兰马具制品公司的生产经理。他告诉我们,车间内正在生产的各类马术服装,在欧美市场十分畅销,这些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Dina直言,工厂选择落户西港特区,很大原因是看中园区较为齐全的基础配套。

爱尔兰马具制品(柬埔寨)有限公司生产经理Dina说:“如果在外面单独建厂,我们需要解决用电、用水、管理和安全等问题,这些需要花费很大一笔钱。但是入驻西港特区,他们会帮我们解决上面所有问题,很好控制投资成本。事实证明,我们做了一个正确决定。” 

行走在西港特区,目之所及,处处都能感受到十多年来,这里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变化:在中国红豆集团牵头组建的西港特区公司持续投入下,2017年,园区建成运行了西哈努克省第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2019年,启动建设柬埔寨首个热电厂;现在,园区内各类配套一应俱全……这些“拎包入住”的园区建设中国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认可。

单凭相对完善的硬件——基础配套,西港特区就能顺利“出圈”吗?当然不是。走访中我们发现,特区率先引入的中国园区服务模式这一软件,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助理蒋克兴说:“这里是我们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CDC(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业部、劳工部、西哈努克省政府代表。”  

过去,企业涉及经营的各类手续,都要到约230公里外的首都金边办理,光来回路程就要一天。现在,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以完成相关手续,时间节约了至少一半。

英瑞国际(柬埔寨)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Alex Sotith Dos说:“他们非常专业熟练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还会贴心给你提前发送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非常好、非常高效。” 

驻西港特区“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官员代表金谭说:“投资者们非常满意这项服务,在他们的推荐下,引来了更多投资者到西港特区注册投资。” 

当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汇聚西港特区,当地人的生活和周边村子的面貌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陈超说:“在柬埔寨,骑摩托车是一个家庭富裕的象征,有点像中国说的小康生活。刚才阿林也告诉我们,西港特区里很多人的摩托车,是工人们来这里上班后才购买的。”

在这些下班的摩托车车流中,相当一部分是前往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上夜校的工人。十多年前,西港特区公司联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设了培训班,先后有50余名中国老师,为当地9万人次无偿提供语言、技能培训。2019年,培训中心升级为工商学院,成为柬埔寨首个中文大学,但免费的夜校保留了下来,一批批当地农民从这里变身成为产业工人、管理人才。

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柬埔寨籍学生任燕灵说:“晚上长时间上课,有时候觉得很累,有时候觉得没什么,因为是自己的未来。” 

阿林说:“过去全家一年收入300美元,相当于一头牛的价格。现在在特区工作,一个人一个月就能轻松赚回一头牛。”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默德朗乡乡长弥占说:“现在村里70%到80%的人,都在西港特区上班,剩下的人就在家门口开店做生意,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非常感谢中国!” 

柬埔寨籍工人林雅达说:“2012年,我来到西港特区工作,已经有11年了。我从普通工人成为了裁剪车间大组长,开始管理41名员工,现在还学会了操作电脑成衣打样。” 

经过十年发展,西港特区入驻企业从53家增加到175家,创造就业岗位由9000个提升到近3万个,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39亿美金增长到近25亿美金,工业产值对柬埔寨西哈努克省经济贡献率超50%,被当地评价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百姓勤劳致富的“金饭碗”。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副省长隆迪梦说:“西港特区不仅在推动我们经济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还向全世界展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能为两国带来很多好处。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的意义非凡,我相信,在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西港特区能继续扩大工业化、国际化和证券化方面的步伐,为柬埔寨‘工业发展走廊’建设发挥作用。” 

红豆集团副总裁、柬埔寨西港特区公司董事长陈坚刚说:“希望下一步,能够引进大的龙头企业,来进一步形成园区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业能级。把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作为一个赋能的手段,使入园企业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继续打造好西港特区‘一带一路’样板。”  

采用中国经验合作共建的境外园区,不仅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消除贫困、增加就业,同时还为各国经济转型带来全新机会。

江苏台记者黄蒙:“从柬埔寨一路西行,我们来到陆海丝绸之路的交汇点——阿联酋。浩瀚大漠下,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石油经济,让阿联酋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但繁荣背后,这朵“沙漠之花”也面临全新挑战。

阿联酋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Sasidaran Gopalan说:“石油是一种有限资源,我们必须找出一种不依赖石油的经济发展方式。所以在‘我们阿联酋2031’愿景和‘2071百年计划’中,都提出要重视经济多元化。其中,发展工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成为阿联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落实中阿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在江苏省发改委牵头协调下,2017年,由江苏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落子阿布扎比。

黄蒙说:“这是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对比五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沙漠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叫人印象深刻。五年后的今天,充满现代感的示范园已经从蓝图变成现实。”

米纳·优素福是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公共事务经理,他参与见证了园区的整体建设。

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公共事务经理米纳·优素福说:“希望它是一个先进的绿色园区,所以在规划之初,来自江苏的规划师们就有系统设计考虑,现在有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和中水回收系统。” 

黄蒙说:“当然,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的高标准,不仅体现在打造绿色低碳园区,还体现在汇聚充满科技感的新兴产业上。”

这是园区从中国引入的无人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凭借掌握的行业领先核心技术,这家公司已在全球超过26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

文远知行中东业务负责人罗志强向记者介绍,车里部署了高性能计算单元,这样的话可以做到一个单车智能。记者询问,单车智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依靠网络,它也能够自主的来识别道路,罗志强表示,是的。

当得知“到2030年,阿联酋四分之一的交通将实现无人驾驶”的消息,这家科技企业跃跃欲试。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团队主动出击,不仅成功让企业落户园区,还牵线搭桥全面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就在今年7月,公司顺利拿到了阿联酋首张国家级全域自动驾驶路跑牌照。

罗志强说:“未来几年内,要在中东这边落地上千辆各类型的无人驾驶汽车。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入驻,能够为阿联酋、为产业园带来无人驾驶的上下游产业。”

如今,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正火热建设,已签约项目23个、入园项目15个。

中阿产能合作(江苏)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斌说:“未来,将继续借助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仓储物流、精细化工、金属加工等产业,为阿联酋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阿联酋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区首席商务官Fatima Al Hammadi说:“在过去四五年的合作中,在吸引不同制造企业进入园区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希望,能有更多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企业落户园区,一起在合作共赢中为阿联酋经济转型带来帮助。”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已吸引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113家企业入驻,意向投资额超过13亿美元。在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累计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成为中泰产能合作的典范。在埃及,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埃及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中资企业聚集度最密的工业园区。放眼“下一个十年”,我们期待,“一带一路”境外园区能释放更多潜力,在美美与共、互利共赢中,创造更多财富,收获更多幸福,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超 刘洋 黄蒙 张正 李泽灏 王苗军 姜弘毅 编辑/赵黎静)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