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无锡江阴:改革开放立潮头,县域发展树标杆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500亿元、3500亿元和4500亿元大关;实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九连冠”、中国工业百强县(市)“五连冠”;市场主体总数超过25万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2年位居全省县(市)级榜首……江阴始终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县域发展最前列,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喜迎二十大 幸福接力跑” 全媒体行动走进无锡江阴,与市民线上线下热烈互动,晒幸福、说变化、寄希望。


△江阴城市鸟瞰图


向外开放,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  

经过9个月的奋力建设,摩拓乐液压机械二期工厂项目已经初具雏形。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项目主体结构已建成封顶,一座现代化钢结构工厂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对项目配套的动力设施以及周边道路绿化工程进行施工,力争让项目在10月份正式竣工,为这家深耕江阴多年的外资企业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摩拓乐液压机械(江阴)有限公司是一家韩资企业,于2011年落户江阴,在国际工程机械用行走马达、回转马达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此次企业利用利润返投形式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二期工厂,一方面是为了扩大企业产能,另一方面也映衬出企业扎根江阴的决心,而这与江阴优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新项目从备案立项到建设的各个环节,江阴各级部门都给予了极大帮助,让我们在经历疫情考验时项目进度基本没耽误,竣工投产时间都在计划内。”该企业技术环境部科长苏刚告诉记者,新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正式投产,届时可为企业新增年销售额5亿元人民币。  

江阴坚持对外开放,经济实现蓬勃发展。10年来,江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89.47亿美元,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者遍及世界69个国家和地区,全市外资企业以不足2%的企业数贡献了近1/3的规上工业产值以及近1/4的税收收入,为江阴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手引外资,一手促外贸。10年间,全市新批对外投资项目356个,完成中方协议投资额65.51亿美元,三房巷、阳光、法尔胜等一批本土外贸重点企业,通过加速接轨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江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33.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江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5万标箱,货物吞吐量1.7亿吨,再创历史新高,江阴港也成为全国内河港口吞吐量第三大港。  

向内改革,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前不久,江阴大学生小陈选择自主择业,准备开办一家奶茶店。令他没想到的是,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尤为高效快捷,为他的创业之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递交材料,到拿到店铺营业执照,仅花了半天时间,让我感到很暖心。”  

2017年,江阴正式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从最开始组建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到如今推出“一件事”改革、实现“一网通办”集成服务,江阴政务服务改革将便利高效融入进了市民日常生活。  


△行政服务大厅


在此过程中,与市场主体息息相关的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尤为亮眼。近年来,江阴市场准入领域通过深入落实登记确认制改革、推动住所登记改革、推行企业开办“全链通”系统、个体工商户“掌上办”全程电子化等改革举措,让市场主体办理营业执照时间缩短至最快半天办结,效率提升了十倍,企业开办更是实现了零成本。  

得益于此,目前江阴市场主体数已突破25万家,江阴本土经济逆势增长的强劲内生动力进一步凸显。市行政审批局审批三科科员徐昊透露,今后,市行政审批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探索智慧化商事登记新模式,拓展“全链通”智能辅助审核功能,推动变更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优化江阴营商环境。  

企业、群众办事有呼声,政府便有改革新举措。如今,在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江阴以项目专属管家服务为主线,深度开展事项并联审批,对项目进行批前辅导,助力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报建即开工”,项目审批等候时间成倍缩减。围绕政务服务便利化改革,江阴在全市范围推出“澄事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囊括百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应事项,构建起15分钟政务服务圈。  

10年来,江阴顺利完成了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工作,16项集成改革经验在无锡被复制推广、“1+4”基层治理新模式被全省推广,884项县域治理“江阴样本”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江阴还扎实推进现代化建设试点,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招商体制改革等工作,助力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江阴高新区


创新聚集,高质量发展向未来  

一直以来,江阴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轴。如今,站在产业结构优化重塑的重要关口,这个“制造业重镇”正以更轻盈的身姿加快转型步伐,全力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以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4个新兴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战略支点,奋力角逐新经济,推动产业更高端。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阴先后实施人才强企“330”计划、暨阳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助力全市科技发展。“十四五”开局,又确立打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截至去年12月,江阴已认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创载体面积53万平方米,全市人才总量47.2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1.49万人,“科创江阴”品牌正日益崭露锋芒。  

作为霞客湾科学城的“先头部队”,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最近动作频频。在近期举行的霞客杯中国江阴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中,中心科创项目“微流控技术细胞分析仪”荣获一等奖,即将落户江阴进行产业化工作,而早前引进的科创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厂房,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运营。“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产学研产业化基地,赋能‘科创江阴’的高质量发展。”该中心副主任田红坡说,未来中心将以碳中和、遥感及先进制造为产业方向,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做好科创载体、项目孵化、智库服务工作。 


△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


 “科创T台”创新活力迸发,科教孵化中心一期建设、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运营等项目齐头并进;绮山湖科创谷启动项目规划设计,明确58平方公里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内用地布局;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已集聚20多个高端科创项目,中法(江阴)科创园建设如火如荼……当前,江阴还重点做好包括启动建设28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开展科创赋能楼宇行动、实施“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成立并运行江阴市人才科创天使基金等工作,助力“科创江阴”劈波斩浪、一路向前。

通讯员 江轩 现代快报+记者 陈敏

(江阴市委宣传部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