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潮涌杭州丨主创团队揭秘“潮起亚细亚”:亚运开幕式背后的巧思

9月23日,万众期待的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大莲花”体育场内成功举行。在虚拟技术与实景演出的和谐相融中,一场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开幕式惊艳亮相。这场创造了“虚拟技术用得最强”“点火方式最新”“用科技手段呈现中华文化最完美”等多个“之最”等盛典,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巧思?开幕式后,主创团队进行了揭秘。



如果通过网络在屏幕前收看这场开幕式,观众会看到升起的孔明灯、立体奔涌的钱塘潮、仿佛跳出屏幕的可爱吉祥物……继北京冬奥会虚拟现实(AR)中国结“刷新”大型赛事开幕式视觉呈现后,本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应用更为丰富成熟的AR技术,与体育元素、亚运氛围及中华文化相融相合,呈现给全亚洲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今天晚上呈现,比我们预先设计的又近了一步,我们今天看到很多AR的场景,都是近两个月加进开幕式的部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介绍,导演组在近两三个月的现场合成中不断地创新探索,AR就是其中的重头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演艺提供了更为科技的表现手段,这次我们杭州亚运会开幕式AR的技术用得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多。”沙晓岚表示。开幕式正式开始前转播镜头中钱塘江上的“亚洲”英文字样,到穹顶中的篮球排球,再到代表数字火炬手的“数字人”飞跃现场……不少业内人士称赞:“这是AR技术用得最丰富的一次,也是最强的一次。”



除AR技术应用外,开幕式上中篇《钱塘潮涌》中《弄潮涛头立》使用的双3D威亚技术,是首次在大型活动中亮相。两位演员饰演的“弄潮儿”在以奔涌的立体“钱塘潮”空间中舞蹈、奔腾、拼搏,“体育场这个空间是极大的。双3D威亚不等同于两个3D威亚叠加,它的编排程序在技术难度上翻倍增长。演员控制要与风速、温度和地屏配合,演员在空中要达到没有任何借力点的平衡。对于他们说是非常难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孟可介绍。

“看完这场开幕式,再一次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不少与会的中国人表示。

来自公元前3300年良渚古城先民与今天的杭州市民,以亚运会会徽为契机,开启了一场跨越5000年的时空交集,拉开了文艺表演上篇《国风亚韵》的序幕,一场“文化奇旅”由此展开:水墨丹青、烟雨江南、放飞孔明灯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祈愿……直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唱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在AR和裸眼3D等技术加持下,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亚洲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这点大家通过今天的文艺表演能充分感受到,技术性与艺术性很好地融合,自然美、历史美、科技美及运动美被充分展示出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崔巍介绍。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这场开幕式中都有所体现。“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沙晓岚表示,拱宸桥连接古今、“万里尚为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呈现、创新提前公布的数实结合点火方式等,都是中华文明特性等体现,也是开幕式中激发国人文化自信的原因所在。

这场彰显自信的开幕式,少不了细节的打磨。“台上的精彩,离不开台下的练就。”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高燕提到,在《水墨入诗画》环节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身着丹青裙的独舞演员步伐移动格外平稳,让很多人都以为她是脚踩平衡车,其实不然。“其实她是用了我们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台步,一天天地练、一点点地磨,才有了丹青的效果。”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处处惊喜,让人回味无穷。导演组也表示,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及杭州亚残运会开闭幕式。

新华日报·交汇点特派记者 姚依依/文 万程鹏/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