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了2023年8月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截至今年8月份,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20.8万台,同比增加67.0%,中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整体维持增长。
充电桩建到哪里,新能源汽车才能开到哪里。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出行充电需求大量增加,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出行,是名副其实的“关键小事”。只有织密织牢充电网,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在神州大地无“油”无虑、自由驰骋。
充电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556万辆,而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约720.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在227.2万台。对比往年数据,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正稳步增长。但从细分数据来看,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还不到全国总量的1%,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发达省份。着眼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要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仍需要各方持续发力。
化解“充电难”问题,不仅要实现“有桩用”,更要“用得好”。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正是瞄准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和续航痛点。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到“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从“打造车、桩、网智慧融合创新平台”到“推广普及机械式、立体式、移动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措施不仅明确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和重点区域建设,还围绕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在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联合下,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共同驱动,加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向更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处处有”“充电快”“服务优”。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织密织牢充电网,优化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打消车主“里程焦虑”的后顾之忧,才能让“绿色、智能、安全”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大地上尽情驰骋,实现无“油”无虑的出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