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宁商共建车厘子产业园一期项目现场,入眼便是一片片整齐划一的车厘子温棚和采摘园,在果园务工的村民正在除草、浇水;在二期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有序地进行施工作业……该产业园是南京市与柞水县的合作共建项目,也是柞水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项目。通过南京雄厚的科研实力与柞水县优渥的自然环境强强联合,彻底摆脱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使当地车厘子组培和高效种植进入产业化和现代化生产的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南京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不断挖掘特色、打造品牌,拓宽合作领域,助力东西部协作结出硕果累累。
找准发展定位,走稳转型升级之路
近日,南京市栖霞区的一项经验成功入选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典型经验做法,被全国推广。该经验有何独到之处?实际效果如何?记者在商洛市商州区电子科技产业园找到了答案。
未走进园区,一栋厂房外墙上的标语就让人萌生暖意——“苏陕一家亲 宁商携手行”。苏陕协作始于1996年,该产业园的前身是商州区产业脱贫示范园。原先的园区定位杂乱,有什么企业就进什么企业,有做豆腐的、做口罩的、生产线束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为重塑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升级,2022年初栖霞区对口帮扶商州区联络组开始对原有的产业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和定位。
联络组工作人员介绍,考虑到园区紧邻商洛高新区、原先就有一些电子企业的产业基础,所以才以电子科技为定位,打造一个具有完整上下游产业链的电子科技园区。经过联络组对接企业实地考察洽谈,成功招引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基地项目、动力储能PACK封装锂电项目、新维视光电显示项目等7家东部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总规模5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南京对口帮扶商洛工作组组长、商洛市政府副秘书长蒯旭光说。
栖霞区与商州区通过“转、引、育、带”关键四步共建产业园,建立的是“凤凰涅槃”的信心,迎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村貌。 通讯员 洛桑克珠 摄
挖掘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位于318国道沿线。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还是远近闻名的制陶地。其陶艺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塔巴人祖祖辈辈用当地的红泥、白泥生产出各类造型精美的釉彩陶器。2006年,塔巴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陶器在藏族群众生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烧饭、喝茶、饮酒、储粮、盛水、装油都离不开它。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塔巴陶器被各类实惠美观的塑料、钢铁等其他材质器物所取代。长期以来的制作分散,再加上生产规模较小,使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为了让这项非遗技艺焕发新生命,2019年在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的推动下,塔巴陶瓷所在村工卡镇塔巴村引入南京弥盛陶瓷,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过去村民制陶都是零售,需要自己骑着骡子去拉萨售卖。公司入驻后,全方位研究开发制作工艺,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产品质量、销量实现双提升。该项目不仅推动了非遗活化,还进一步带动了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2021年6月,墨竹工卡县非遗塔巴陶瓷新的生产基地落成,就位于由南京市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规划援建的格桑花开产业园。该园区分二期建设,共投入援藏资金6680万元,填补了墨竹工卡县产业园区的空白,围绕在地资源、在地市场、在地就业来招引项目、招引企业、招引产业,通过打造“乡村振兴车间”,帮助墨竹工卡县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打造文化名片,推动文旅同频共振
伊犁六星街,街如其名,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将街区分成六个扇形区域,从空中俯瞰,宛如一颗六角星。因其色彩斑斓、民族风情浓郁,成为新疆旅游著名的网红打卡地。暑期是新疆旅游旺季,凌晨时分,六星街区依旧人头攒动。
作为一个距今约90年历史的传统街区,如何顺应休闲度假旅游新态势焕发新活力?南京援疆工作组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将六星街定位于“音乐小镇”。2020年,南京工作组继民俗文化陈列馆、手风琴珍藏馆建好后,又投资500万元在六星街打造了音乐庭院。在音乐庭院里,有一架世界上最大的手风琴,许多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
为释放旅游市场更大潜力,南京工作组引导各族居民打造文旅新场景。如今漫步在六星街,耳畔不时传来悠扬的手风琴声,各族居民带来欢快的舞蹈,不断丰富着游客们的感官体验。民宿客栈、特色餐饮、手工作坊、文创集市、音乐角等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据了解,第十批南京援疆工作组坚持将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产业援疆和富民兴疆的重要引擎,深入挖掘受援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伊宁不仅打造了“汉家公主”“王蒙主题文化”等多张文化名片,还对景区旅游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南京付出的努力和智慧,让伊宁的“旅游饭碗”越端越稳,“旅游饭”越吃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