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行走中国湿地城市 | 南昌南矶湿地:江湖律动 候鸟安澜


枯水期的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借助无人机视角才能读懂它的魅力。500米高空的无人机镜头下,丰美的苔草与芦苇构成一望无际的翠绿草洲,星罗棋布的碟形湖宛若一颗颗水晶镶嵌其中,在南昌的生态画卷上闪耀着夺目光芒。

8月17日,“生物多样性之美——‘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网上主题宣传“行走中国湿地城市”报道组走进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这处“世外桃源”的安澜密码。

赣江支流与中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在南昌交织,冲击出世界罕见、中国最大的季节性内陆河口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南矶湿地,也成为国内最大、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内陆河口三角洲湿地。

支流作扇骨,滩涂为扇面,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南矶湿地这把“怀袖雅物”铺染了不同季节的图景。“在丰水期,南矶湿地三角洲的地貌会隐在鄱阳湖湖水下,一片波光粼粼。而枯水期,河床浮出水面、水草恣意铺陈,仅留下我们现在看到的碟状湖泊。”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斌华指着远处说道。在南矶湿地,大大小小的碟形湖共有40多个,每个碟形湖面积从4000亩到20000亩不等,构成了保护区鸟类栖息地主体。

“碟形湖有湖泊、有浅滩,这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绝佳生境。植物、昆虫、鱼虾、候鸟在这里和谐共处、生生不息,构成了一个完整、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胡斌华介绍,如此天然的鸟类“食堂”,也让南矶湿地成为东亚至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据统计,保护区已经吸引东方白鹳、白鹤等近90种20多万羽候鸟来此越冬栖息,其中70%以上的水鸟在碟形湖栖息觅食。保护鸟类及其生境,成为保护区的重要使命,举足轻重的碟形湖也成为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

碟形湖成为“水鸟天堂”的奥秘在于其水文节律。当浅滩的食物被鸟儿取食殆尽就需要开闸放水,水位下降,新的沉水植被又会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蓄水、控水、排水,无一不需要人参与管理。为了保护好水鸟及其栖息地,2020年12月,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所在地政府及各个村委会,开展名为“协议管湖”的社区共管行动。

“协议管湖,就是保护区给资金、给方向,乡村出人,管水位、管设施、管环境、管控人为活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把缺少管理的子湖泊管起来。”胡斌华介绍,到2021年7月,南矶乡所有村委会都加入“协议管湖”行动,纳入到共管的子湖泊有12个,面积约10万亩。这不仅为迁徙水鸟和原生物种提供优质栖息地,也为当地退捕渔民提供了生计。

诸多保护举措的成效,也正被保护区的监测数据所见证。“以前,保护区的东方白鹳大约1000只。2022年,我们一天最多监测到3700只,这足以说明保护区能够给他们提供优质生境。”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万松贤欣喜地说。

从2004年开始做鸟类监测,到如今覆盖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保护区的科研监测领域日趋完善,也在为湿地的科学保护管理提供越来越精准的依据。“湿地中植物的分布、鸟类群落的变化,都在给我们传递信号。分析这些信号背后的原因,能更好地评估当前的保护策略是否合适,也能为候鸟到来做好准备。”万松贤说。近年来,保护区还设立视频监测监控站点,提升湿地全天候监测能力,以“人工巡护+智能监测”的形式全力保护湿地生态。

大自然的恩泽造就了南矶湿地的秀美风光,人们的悉心呵护,得以让这里候鸟云集、生生不息。眼前这片南矶湿地,正以蓬勃之姿,迎接更多候鸟的到来。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心婷 强慧娟 高波 吴家俊 雷程鹏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