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茬推进32号街坊、五卅路子城、虎丘综改、平江片区等重点片区保护更新项目;进一步加大觅渡桥—宝带桥沿岸风貌整治力度,深化胥江沿线城市规划研究;启动平江九巷项目建设;积极实施苏州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深入推进“古城细胞解剖工程”……今年以来,一系列古城保护创新举措的推出,让新时代“姑苏繁华图”格外夺人眼球。
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为古城保护与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以来,姑苏区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从组织体系、项目矩阵、资源力量、整体成效等方面着手,推动文化资源与基层治理相互激活的姑苏实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姑苏探索、推广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姑苏经验,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古城保护更新发展的强劲动能,助力探索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发挥组织优势,形成多元参与的项目矩阵
今年,作为全市首个大体量纯货币化安置协议搬迁项目,“万丰里地块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在项目专班的基础上,建立项目党支部,组建党小组,并成立由机关部门、共建单位、街道社区等50余名党员构成的先锋突击队,分片包干、挂钩联系。党组织在项目上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有效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力量,着力破解难题、有序联动推进,彰显了组织优势。截至目前,街道出台了12项便民举措,开展了460余次志愿服务,居民交房率达99.46%。
古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作,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去年,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和组长,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以“大苏州”的理念加强全域保护,调动全市资源,推动古城保护工作的组织架构不断健全完善。据悉,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一年来,累计会商落实174项议题,推动67处文控保建筑加快保护修缮。“我们将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健全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古城保护的方式路径,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推进古城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保护区党工委书记方文浜这样说。
姑苏区积极完善全域谋划、多元参与工作架构,健全高位统筹、多方联动、上下一体的工作机制,整体谋划和推进古城保护更新发展工作。全区上下聚焦构建“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新城反哺老城”的工作格局,以“书记项目”为牵引,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今年,姑苏区街道、机关单位党组织实施‘古巷海棠红’等50个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动党建工作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彰显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效能。”姑苏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产城人”融合发展,姑苏区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推动产业、城市和人口良性发展,焕发古城魅力。32号街坊、五卅路子城、虎丘综改、桃花坞、平江片区、过云楼—怡园等重点片区保护更新项目先后建立项目党支部,注重发挥国资公司、项目建设单位、相关机关部门、街道社区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项目前期的入户走访、征集需求、解决诉求,到项目实施中的流程办理、项目管理、议事协商、监督检查等各方面各环节,形成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模式。同时,姑苏区还成立了一批古城保护细胞党支部,把对古迹、名胜、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为细胞党支部工作重要任务,实施“海棠连心千家万户”微实事、“海棠红韵”党建服务等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进一步链接资源,呵护好古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激发队伍活力,汇集多元参与的资源力量
7月上旬,市级机关28家部门单位150余名党员志愿者走进姑苏区三元一村初心广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集中服务活动,提供古城保护、政策咨询、健康问诊、绿植养护等惠民服务,吸引了千余名社区居民群众前来“赶集”。除集中服务外,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会同相关单位联合部署73个市级机关、19个国企党组织与姑苏区169个社区党组织全覆盖结对,每年认领百余个为民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双结对”“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有需求,机关有响应,通过‘红哨行动’汇集更多机关资源力量,着力破解古城保护、基层治理中的难题,切实将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推进工作力量在一线集聚,加强组织融合、资源整合,持续夯实古城保护更新发展工作基础。今年以来,姑苏区制定推动干部“敢为”系列措施,建立市区街三级“红哨响、机关应、党员进、治理强”的“红哨行动”工作体系。机关党员干部沉到社区一线,察民情解民忧,实施186个机关支部“同心同力”基层服务项目,集聚最广泛资源、凝聚最广泛力量投身古城保护更新发展实践中。全区深入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雁阵工程”,建立9个“薪火头雁书记工作室”,打造“全科全能”社区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3991名海棠先锋“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作用。为让古城治理更加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姑苏区还整合建设集“全科全能”社工、海棠先锋、“马天民”式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社区调解员、社区规划师于一体的高素质基层服务队伍。
此外,姑苏区还携手省内著名高校规划、建筑专业学生组成古城保护青年人才研学营,深度参与姑苏区古城保护社会实践、开展课题研究;组建红枫护城——老干部古城保护志愿服务队,积极为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和古城保护发展建言献策。据姑苏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姑苏区推动社区党组织统筹建立政务资源、辖区资源、共建资源、市场资源、居民资源库,拓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在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广泛发动居民积极投身“一巷一特色,一巷一品牌”建设,建成608个小区党支部,实施613个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开展先锋行动,凸显多元参与的整体成效
今年,姑苏区结合城市原有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并有机更新布局高端精品酒店,形成两线(人民路、新市路)三片(平江、桃花坞、山塘)以及重点景区的“苏式生活”方式酒店布局。在招商推介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街道党组织及党员常态开展先锋行动,把政策和服务送上门,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全区不断加快闲置载体排摸、活化、利用,破解空间资源制约,提升综合效益产出,激发古城经济发展活力。去年以来,姑苏区成功打造起“M+金狮‘校园里’”等12个载体,活化利用中张家巷29号、秦宅等8处古建老宅,吸引苏州基金、国品投资、泰丰文化等一批总部型和头部型企业入驻,全区闲置载体盘活率超90%,8个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累计产生1.89亿元税收,中张家巷29号实现税收破亿元。
聚焦城市活力、民生难题、基层治理,姑苏区坚持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凝聚共识、提高效能。“招商先锋行动”坚持“使用是最好的保护”,在突出“保护优先”前提下,让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家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党建引领产业创新集群‘优+’行动”明确4类12项任务,实施9个“优+”项目,结合古城保护需要和文化资源丰富等特点,注重推进文创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创意文化产业、设计服务产业创新集群党委,常态化开展“党建惠企”服务,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惠民服务先锋行动”发挥党组织统筹作用,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抓手,集成优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和惠民政策,深化“海棠花红”先锋阵地功能体系建设,按照“一网格一海棠民情站”优化提升微阵地布局,把各类服务资源落到居民身边,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提升;及时跟踪回应“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中提出的各类诉求解决情况,切实做到“上午提、下午办”,努力追求“群众没有不满意”;“活力先锋行动”落地更多能为古城带来生机和活力的青年方案,持续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进一步延伸“周末社区”宽度和广度,开展非遗文化体验等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活动,推动非遗文化融入时代潮流。(苏报记者 胡毓菁 苏报通讯员 蔡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