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科技支撑,江苏建设现代“桃花源”

“这个桃肉甜中带点酸,风味独特。”“这个果型正圆,着色均匀。”……近日,由江苏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泗阳县等联合主办的“江苏省桃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暨2023年优质桃果评比活动”在泗阳举行。

记者了解到,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加持”下,我省桃品种不断改良,栽培技术升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研—试—推”一体化的特色研发与推广模式,带动一方桃民致富。

赛桃会各种风味桃果亮相

在泗阳赛桃会评比现场,66个品种、315份桃品整齐排列,甜香扑鼻,评委们拿着小本边品尝边打分。

记者在评委的评分表上看到,比赛实行100分制,外观品质满分40分,内在品质满分60分。“桃果评比,四分看外表,六分看内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沈志军介绍说,桃果评选也有独有的审美标准,不仅要果型端庄、着色均匀,风味上更是讲究酸甜度和香气。

沈志军拿起一只桃子告诉记者,外观品质好的桃子外观正圆稍扁。他以近几年南方流行的鹰嘴桃为例介绍了“正圆稍扁”的优势所在。“鹰嘴桃果顶形似鹰嘴,一旦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磕碰,‘鹰嘴’便不复存在,高难度的运输使得鹰嘴桃商品性不高。”宋宏峰介绍说,商品桃外观一定要圆整,保留原有品种的特性。“颜色方面,不同的消费市场对颜色的要求不同。”宋宏峰表示,从本次参赛的桃子来看,大多是白里透红,也有部分全红。“不管是什么样的颜色要求,着色均匀都是‘硬指标’”。

桃子的内在评比则主要是从甜酸风味、果实香气、成熟均匀度等指标测评。那桃子是不是越甜越好?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宋宏峰研究员表示,本次参赛的桃子全部用糖度计测量了SSC(可溶性糖类含量)指标供评委参考,但甜度不是绝对指标。他拿起一只扁平的蟠桃向记者解释:“这是桃中的明星产品金霞油蟠,虽然它外观优势不高,但口感甜中带酸,以最佳的糖酸比著名。”宋宏峰表示,甜酸风味的中和会使桃子口感更优越,现今的科学育种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保留桃的部分酸味。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金奖70名、银奖80名,优秀组织奖4家,获奖桃果品种主要包括霞晖10号、湖景蜜露、金霞油蟠、霞脆、白凤等。记者注意到,泗阳桃果在此次评选中表现优异,获得10个金奖,12个银奖。连续参加五届桃果评比大赛的泗阳县桃农协会会长章健欣喜地感叹:“我们一开始种桃只讲究数量不讲究质量,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益。参加多次评比后,我们了解到优质桃的生产标准,在江苏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帮扶下,不断改进桃木品种和栽培技术,现在桃果已经形成知名品牌,销售跨出省门,带动桃农致富。”

好桃果是如何“炼”成的?

“桃是江苏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在72万亩左右,产值近100亿元。‘阳山水蜜桃’、‘泗阳鲜桃’等品种各放异彩,桃产业也在强农富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恒表示,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于2018年建立了江苏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有3个创新团队和12个推广示范基地。桃体系在品种结构优化与调整、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生态友好与产品安全等方面全面支撑了全省桃产业的发展,形成“研—试—推”一体化的研发与推广模式。

泗阳县是该模式的受益者。2013年起,泗阳县开始大力发展桃果产业,借助江苏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科研力量和省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技术支持,提升桃果种植水平,促进了桃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构建,基本形成了辐射全县各乡镇、街道的“三带两片”桃果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出一片现代“桃花源”。

泗阳县大康桃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刘正军有220亩桃园,然而,对种植品种的盲目选择、不到位的栽培技术、不科学的植株排列等因素的叠加,让他在2015年吃尽苦头。“好不容易挂果,却发现根本没法卖”,油桃、蟠桃、毛桃的混合种植及狭小的株距、行间距让采摘变成了一件难事,桃子质量也不高。接到刘正军的求助后,沈志军提出“隔株去株、隔行去行”的建议后,刘正军砍去了园内四分之三的桃树,并根据意见嫁接霞脆、金陵黄露等优质品种。一年后,刘正军的一万棵桃树顺利挂果,当即销售一空。

沈志军介绍,江苏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桃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新品种的选育与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桃创新团队建国家桃种质资源圃(南京),保存桃种质资源1300余份,自主选育桃品种40余个,为我省桃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迈向高质量发展亟待加快机械化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不仅从各产区遴选了优秀的样品,到全省的平台上进行评比,促进优质果的产出,还让研发人员与产业一线直面、及时、即时交流产业中的问题,形成“产业有需求,研究有方向,推广有目标”的协同共进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体系。全省科研院所研发人员,来自无锡、苏州、常州、宿迁、徐州桃主产区的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共240余人参加。

经过换种与改良栽培技术,我省桃产业已迈上“快车道”,但如何更高质量发展?宋宏峰提出建设现代化农场。“桃农为方便套袋、采摘,会修剪树高在2米以下,使单位面积产量受到限制。”近年来,宋宏峰大力推广使用两主枝“Y”形,将树修剪为夹角为40度的高冠树形,配合机械升降摘果平台的使用,为桃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我们向天要空间,将原本3.5米以下的树高提高到5米左右,1米就是1000斤的产量。”宋宏峰说。章健的桃园在指导下将桃树修剪为小夹角V字形后,不仅结果高度提高了2-3倍,亩产量也从原先的不到2000斤提升至3500斤。

“目前桃产业现代化方向以机械化为主,搭配宜机化的树型、种植地。”宋宏峰坦言,目前传统桃园仍占较大比重,机械化程度不高。关键技术人才高龄化、稀缺化等难题要求桃产业加快机械化的步伐。为全面机械化,宋宏峰团队将“宜机化”贯彻到桃园生产的每个过程,打造宜机化园区。从建园开始控制桃树密度,确保机器能够到达每一棵桃树下,使除草、施肥等全面机械化,利用平台机器辅助套袋、采摘等人工工作。“我们机械化的目标就是实现‘高、优、省’。”宋宏峰说,“高”是高冠高产;“优”就是桃子优质、安全;“省”就是省工、省力、省钱。桃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推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文/摄 实习生 杨舒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