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咏颂新时代“谁不忆江南”的文化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文化传承需做到“不忘本来,开创将来”。江苏作为文化大省,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古城,是昆曲、苏绣、云锦等技艺发光之地,更要用心咏颂新时代“谁不忆江南”的文化篇章,在传承中唱响“新声”、在与时偕行中擦亮“名片”,真正让中华文化之光辉照亮大地、闪耀心中。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记忆里清晨时分的琅琅书声总是格外悦耳,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明媚风光,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生动景象,从“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的情意浓浓,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人间烟火,江南已经变成了文化篇章里的一个“形容词”,蕴藏着美好、生机、灿烂和情感。走进江苏,文化之旅交织着诗词歌赋的馥郁气息而来、凝聚着笔墨纸香而来,既润心、又提神,回味无穷、余音绕梁。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讲好新时代的文化故事,需从独有韵味的诗词篇、学习篇“入手”,既要从青少年抓起,让古色古香的中华传统文化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开出自信自强的花蕊,更要在社会处处营造出好氛围、宣传好正能量,让“文化名城”因其古韵而飘香宜人。

文化传承需要具象“载体”,更需要独特“记忆”,它表现在手工匠人精心织就的苏绣、云锦上,流淌于昆曲、说书等声音节律中,镌刻在雕版印刷、秦淮灯彩、惠山泥人等艺术形态里,定格在一座座苏式园林、小院流水的建筑风格里,每每在文化富矿里“探源”,总能被精美无比的文物、壮阔恢弘的画作、见证民俗民风发展变化的物件吸引。今日之中国,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要在不断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的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构筑起文化保护工作的四梁八柱,方能激荡中华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焕然如新的生命力和鲜活力,真正让越来越多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物“破土而出”闪光于新时代。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悠,于古为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打造时代品牌,既是传承文化的应有之意,更是新时代文化卷的“必答题”。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节目走红出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创新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从《典藏里的中国》燃起的文化热情,到《只此青绿》还原的江山画卷,从《洛阳赋》唱响的时代精彩,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成为旅行打卡“新地标”,一场场“文化盛宴”唤醒了国人内心深处的自豪感、自信心。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成为了重要课题,要注重守正创新、别开生面,让传唱千古的文化经典在“现代舞台”上再绽光彩,在引导文艺工作者出佳品、创精品中,为广大群众奉上“文化盛宴”,真正让书画、器乐等多种形态的文化表达穿越时空的限制,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文:吴通晟;图:朱文静)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