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沙洲雄奇壮阔,湖泽河港纵横交错,鹤舞鸟鸣,麋鹿涉水而过,一个个湿地公园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生态盐城的版图上……
四年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盐城黄海湿地的保护发展站上新高度、新起点。作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这颗黄海之滨的璀璨明珠聚焦了全世界的热切目光,这方生灵奇境日益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成功申遗四年来,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彰显世界自然遗产效应,切实守护好黄海湿地这一方净土,全力推动湿地保护与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盐城样本”,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盐城智慧。
生态修复擦亮“皇冠明珠”
7月5日上午,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四周年主题活动在黄海湿地博物馆举行。
探寻湿地之谜,乐享世遗价值。活动通过展演展示、合作签约、互动体验等方式重点展现了盐城黄海湿地遗产的独特魅力和盐城在后申遗时代遗产保护管理的务实实践,探讨世界自然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浩瀚黄海的滋养生生不息。582公里海岸线、76.97万公顷湿地,盐城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是全球候鸟迁飞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盐城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系统质量,恢复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一路探索,一路创新。加强遗产生态价值探索,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全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颁布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让湿地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继打造“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后,条子泥打造鸟兽共生“新样本”,恰当处理黑嘴鸥和麋鹿两个竞争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成功保持两个种群的不断壮大;从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农业”模式,到推广“金融+生态”创新试点……
在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盐城去年又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2022年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37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实施,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支持,计划2023年底完成。此前,“NbS”被写入市党代会报告,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持之以恒的守护与改善,激发出湿地的更强活力。目前,盐城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建有九龙口、大纵湖2处国家湿地公园,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62%。盐城已记录鸟类43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0.17%,珍稀濒危鸟类共计117种,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37种;麋鹿种群数量增至7840头,占世界总数的70%。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2023年9月,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拟在盐城举办。
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让全世界感知新时代中国魅力和盐城风采的重要窗口,是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机遇。
当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集聚集中资源,精心精细筹备,全力以赴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努力将会议办成体现国家意志、展示发展成效、扩大城市影响、集聚各方资源的国际盛会。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有着深深的盐城烙印。2022年1月,全球滨海论坛预备会议在盐城成功举办,该会议由盐城此前已连续举办四届的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升格而成。
手握世遗这一金字招牌,以国际湿地城市建设为契机,盐城持续加强国际生态合作,持续助力国家二期申遗,推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筹备工作,加强与瓦登海世界遗产地的友好交流,共商筹建瓦登海—黄海世界遗产联络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国际朋友圈,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话语体系构建,为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作出盐城贡献。
积极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推进与剑桥大学、韩国庆北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红树林基金会等国内外科研单位、NGO组织的合作,深化与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英国皇家观鸟协会等单位的合作平台建设。2023年5月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正式签约成立NbS亚洲中心,盐城将积极争取其落户盐城,围绕NbS的应用实践、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工作。成立了由国内自然生态与遗产保护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盐城市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专家委员会,持续加强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与规范管理。
民间的参与对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也极为重要。2022年5月盐城市观鸟协会成立,填补了盐城野生鸟类保护及公益事业民间机构建制的空白。协会将充分利用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国际观鸟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共谋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之道,进一步提升盐城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促进湿地生态价值转化
近距离接触黄海最大的哺乳动物骨架、探索候鸟迁徙的秘密、了解鸟类与盐城的渊源、近距离观看“潮三带”动植物演替过程、跨时空感受“海上森林”独特的美学价值……7月5日上午,许多市民走进黄海湿地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盐城黄海湿地之美。
为了让更多人亲近湿地、走近世遗,盐城将市区老火车站改造成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并建设湿地博物园。探索黄海湿地生态银行试点工作,编写系列中小学湿地教材,开展世遗进百所高校等活动……保护湿地的种子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黄海湿地国际学校获2022全球世遗教育创新案例奖,为全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最新范例。
守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百姓的“金饭碗”。盐城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
世遗效应不断放大。去条子泥观鸟,“滩”玩,看日出;到黄海森林公园骑行,度假,“森”呼吸;赏鹤舞鹿鸣、看勺嘴鹬卖萌等黄海湿地特色旅游备受追捧,成为世遗品牌效应加速转化的生动写照。2022年,东台西溪天仙缘、建湖九龙口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盐都仰徐村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射阳、盐都、亭湖3个县(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全省最多。
全域旅游逐步彰显。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大国际品牌,盐城市以两个国家级保护区和条子泥等区域为重点,加快建设“探秘自然遗产、戏水湖荡湿地”等五条文旅产业带,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依托田园风光,扎实推进城郊都市休闲圈和里下河水乡风光带、沿海滩涂风光带、古黄河生态风光带等美景建设。依托长三角高端化康养市场,加快长三角康养基地、大纵湖疗休养基地、大洋湾康养基地等建设,创建国家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绿”风劲吹之下,碳排放权也可质押融资。盐城积极探索黄海湿地生态银行试点工作,推动湿地修复资金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去年8月,江苏省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在盐城成功落地,这是全国首单基于自然的鸟类友好型生态修复蓝色碳汇金融创新实践。
遇见黄海湿地,遇见更美的盐城。以成功申遗四周年为新起点,盐城继续倾情倾力倾智做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修复、价值转化,在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最优路径过程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充分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