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作者:王烁(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这既是深情厚爱和殷切嘱托,更是实践要求和激励鞭策,为广大青年矢志服务乡村振兴、唱响农民美好生活提供了指引和遵循。纸短情长、言深意重。广大青年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定理想、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就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新时代青年服务、融入和投身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深刻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厚植爱农情怀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始终胸怀祖国和人民,甘于奉献,努力成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就要厚植人民情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青年服务乡村振兴,要投入深厚感情,始终把农民的冷暖挂在心头,时时刻刻、设身处地为农民切身利益着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学好知识搞好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开展扎实研究,在深入实际中提高从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科学研究的兴趣融入国家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之中,以知识的创新突破切实回应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要保持务实作风,做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笃实好学,尊重实际,不违背规律,不盲目蛮干;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靠实干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更大成效。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就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乡村大地生机勃发离不开青年,而青年要走好乡村振兴光明路,必须掌握调查研究基本功。新时代青年要走出象牙塔,下得田间地头,通过调查研究而知民苦解民意,读好实际这一“活”的教科书,脚沾泥土心怀激情,厚植以自身所学服务乡村大地的担当与情怀。青年更要在调查研究中潜心研究乡村振兴问题。乡村承载着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农民身上展现着勤劳善良、艰苦奋斗、自信自强的优秀品格,青年学子通过深入农村农民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接好中华文化接力棒,传承好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就要具有国际视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是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的题中应有之义。既要保持谦虚的求知态度,充分认识个人智慧和力量的局限性,进而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需,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开放合作和交流互鉴中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借势聚力,破解创新难题,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更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农业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为世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信心和力量。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2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