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持续打响“元谋种子”品牌

 指着一大片排列齐整的塑料大棚和在炽热的阳光里闪着绿油油的亮光的田地,元谋县委书记刘文跃自豪地对调研组说:“在这里共有来自全国26个省区的105家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开展制繁种,全国每年有430万亩麦类和1300万亩蔬菜选用‘元谋种子’。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总书记十分关心的种业问题。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们要努力让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

  一粒种子到底有多重要?元谋县县长王开国话语沉重:原先在元谋种植的番茄、洋葱种子大部分都得从国外进口,这些种子只能当年播种收获,无法“生娃”,第二年,还得再买种子,一旦人家断供,我们的田地就面临无米下锅的危险,这就是“卡脖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展自己的种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全年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21.5℃,被誉为“天然温室”,特别适合麦类、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种子的繁殖和生产。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元谋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水分低、发芽率高、净度好、色泽正,是全国其他区域无法替代的繁育基地。从每年9月到次年4月,在元谋县广袤的田野上,人们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在田间忙碌,为的就是做好同一件事——育种。

  图为云南楚雄元谋青稞育种和加代扩繁中心。元谋县委宣传部供图

  “元谋繁育制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元谋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国华介绍说,“当年,楚雄州种子公司加代繁殖玉米获得成功,从那时起,这里充分发挥冬季气候资源优势,开展了以麦类、蔬菜为主的冬繁工作。”经过多年建设,元谋制繁种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17年1月,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区域性冬繁良种繁育基地”和“云南省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形成以蔬菜和麦类为主的“育繁推”现代产业体系,为保障国家种源安全贡献了元谋力量。如今,元谋育繁种面积达2万亩,品种包括麦类(青稞)、蔬菜、油菜、红花、蓖麻等,综合产值7亿元,全县现有种苗繁育企业和个体32家,繁育大棚面积911亩,全面实现了工厂化育苗,种苗繁育达到5.73亿株。“值得一提的是,元谋还是青稞加代、扩繁、鉴定的重要基地”,周国华接着说,“目前在西藏地区生产推广的青稞良种,有80%是在元谋培育的。育种专家利用元谋的气候优势,让青稞每年可以多加代或扩繁一次,显著提高了青稞的育种效率,对推动青稞增产增效、保障青藏高原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谋县制繁种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王开国向调研组介绍道,“引进的‘金凤凰’和我们元谋的‘土专家’共同为制繁种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楚雄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元谋县先后挂牌成立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方智远院士工作站,朱海山、张仲凯等专家工作站,引进200余名科研人员,加快实施院士、专家新品种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在县内的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县农技、植保、农机及10个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科研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也为现代农业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说到科技带来的丰硕成果,王开国如数家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元谋县共获制繁种专利14项,制定蔬菜种子生产技术云南省地方标准6项。县内的云南金诚种业、思农种业、富国种业等企业已通过商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自主研发的16个蔬菜品种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进行了登记,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图为工人在云南楚雄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内进行育苗工作。元谋县委宣传部供图

  说到“元谋种子”品牌,不能不提在这片热土上耕耘数十载的那些执着的“土专家”们。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现出众多元谋育种人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这些种子就像孩子,天南海北的育种家就是亲人。”说这话的是南繁人仲家楷。仲家楷是元谋种业发展的亲历者。1981年,中国农科院选中元谋县农场进行冬季育种,19岁的仲家楷进入农场学习育繁种技术,从此与种子结下不解之缘。42年过去了,原先的元谋县农场改名南繁村,专业从事粮食、油料、瓜果、花卉、蔬菜五大类作物的育繁种,涵盖50多个品种几千个种子组合,年愈花甲的仲家楷也成长为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会长,成为当地知名的“农民专家”。协会先后与全国98个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完成全国育种项目1300个,累计繁种面积达110万亩,生产各类良种3573.98万公斤。1996年,仲家楷自筹资金在村里修建了一栋有36个房间的“专家楼”,给来元谋育种的农科人员提供住宿。在长期实践中,仲家楷还摸索出“协会+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如今,在仲家楷带领下,南繁村已成为元谋县种业发展的中心区域,每年带动全县1万余农户参与育种,培养了大批“农民育种专家”,年均助农增收6000多万元。

  农民出身的武成勇在元谋县蔬菜公司工作多年,非常清楚元谋高价值种子长期被国外种子公司垄断,并严重制约元谋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武成勇说:“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但中国种子产业整体竞争力却不强。我想培育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种子。”武成勇在2003年自主创业,成立云南金诚种子公司,开始跟“番茄”种子较劲,先后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番茄分子育种实验室,在武汉和上海农科院专家帮助下,建立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番茄研究院。经过十多年积累和攻坚,武成勇的“播种”开始收获,2020年,金诚公司在农业农村部登记了8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022年,公司一次性提交了20个新品种。新品种研发出来后,武成勇底气更足了:“我们的种子一点也不弱于国外种子!”如今,金诚公司已经成为“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科技型种子企业,研发的番茄新品种不仅让当地用上了本土种子,还从元谋走向云南,从云南走向大西南。2015年至2021年,金诚公司在中国南方累计推广新优品种10万亩,促进农户增收3亿多元。

  图为云南楚雄元谋玉米苗工厂化育苗基地。元谋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工作的杨长楷,一开始是进行土壤生态研究的,在元谋工作的经历和中国种子受制于人的现状,让他转身投入到蔬菜制繁种研究中,成立思农种业公司。“农民需要好的种子,那就去‘造’!”杨长楷说,“种子就是农业的‘芯片’,是核心的核心、关键的关键。”杨长楷“造种”的重点在十字花科蔬菜。这个探索过程十分艰难,他感触颇深:“自主研发新品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的一辈子也培育不出一个新品种来,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我是搞科研出身的,越难越要钻。”20多年过去了,他带领团队潜心育成蔬菜新品种20多个,如今,十字花科蔬菜已经成为思农公司的主要制繁种方向,产品不仅面向国内,还出口到美国、荷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从元谋走向全球了!”杨长楷的话掷地有声。近年来,思农公司还着力提升“品种+农化+农技服务”的辐射能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2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10亿元以上。

  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的需要、党委政府的支持、气候条件的优越、科技支撑的推动、育种人的不舍昼夜,共同绘就了元谋种业发展的鲜活画卷。继续推动“元谋种子”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县委书记刘文跃表示,元谋县制定出台了“十四五”现代种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新时代新征程上,将集中力量打造集种子生产、科研、加工、交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育种基地,持续打响“元谋种子”品牌。

  又是一个新的春天,元谋的田野,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种子故事。

  (采写:蔡春玲 魏天舒 陈有勇 郭冰娜 刘祥元 王丹 刘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