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江苏扬州:“1+5+N”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模式,推动“民情民意”高效率实现

如今,群众发声的渠道越来越多,沟通的方式越来越便捷,解决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近日,扬州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在广陵区文峰街道建成,“1+5+N”实践基地模式得到了一致好评。

“民情民意” 高效率实现

3月16日,文峰街道连福社区“民情气象站”收到三条信息:“居民朱师傅反映,广场健身器材过于单一。”“居民王阿姨反映,小区绿化久未修剪,希望社区物业能尽快修剪。”“多位居民向社区建议,能否安排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课程。”

第二天,民情信息就被张榜公布在社区中心墙上,上午8点半,社区工作人员根据上墙信息立即忙碌起来,打电话联络、上下沟通,不到10点,三条信息后面已经写上了“建议答复”。“信息一,已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目前正在对接中。”“信息二,物业近期将安排树木修剪。”“信息三,3月22日上午9时30分,社区举行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下午,居民朱师傅路过社区中心,看到自己昨天反映的问题已经得到回复,连连点赞。

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的内在要求。人大文峰街道工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街道工委正在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记者了解到,过去五年,通过多种形式,人大文峰街道工委就累计督办议案建议66件,办结率90%,满意率达100%,不断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赢得了为民用权的民心。

“先行先试” 高标准推进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怎么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谋划推动全新履职平台的建设。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和建设,广陵区文峰街道率先建成全市第一家“实践基地”,具有拓展理论研习、立法联系、民主实践、代表活动、互动体验、工作展示六大功能,并通过实践基地延伸至周边的人大代表家、站、点。



人大代表举行访民意活动。资料图片

扬州市人大常委会趁热打铁,近日在文峰街道专题召开推进会,进一步推动全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会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要着力服务群众、服务代表、服务人大工作,让周边群众真切体验身边真实可触的民主,“位置上要便民,让群众来时无阻碍;设施上要便民,让群众来了坐得住;联系上要便民,让群众进来找得着代表。”会议还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成果,高效节约、提档升级,又好又快建设一批实践基地。

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陈国祥告诉记者,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将规范完善形成“1+5+N”体系,不断提升工作实效。“1”是指1个实践基地,“5”是指1个立法联系点、1张联络图、1块显示屏、1个联系码、1个责任人,“N”是指各地创新开展的代表联系群众特色工作,如宝应“人大代表之声”、高邮“电视问政”、仪征“选民有约”、江都“代表进网格”、邗江“板凳会”“回音壁”等,把实践基地建设做出成效、形成品牌。

“线上线下” 高质量运行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是为了扬州市各级人大代表更好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履行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职责提供工作平台,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地服务扬州“好地方”建设。

接下来,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联系指导,形成以实践基地为中心,辐射社区、商圈、公园等群众集中的线下区域,建立“民生茶馆”“民情气象站”“小院议事会”等参与性实践阵地,运用好实践基地这个好平台,通过征集立法建议、开展人大制度宣传教育、召开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围绕常委会议题征集代表意见建议、征集和督查民生实事项目等工作,让群众了解人大如何为民生谋民利,政府如何办实事求实效,切身体会全过程人民民主。

除了线下,扬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将积极拓展线上微信小程序“代表有约”“您码上说、我马上办”等网络载体,更加便捷迅速解决人民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真正把实践基地打造成“实践高地”,使其成为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民情民意的“直通车”,真正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扬州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通讯员 张春 记者 陈洁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