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走在前 苏新篇】采访手记:农业现代化需要更多魏巧式“新农人”

两会期间,我们精心采制的微视频《连心|带动更多青年扎根“三农” 总书记点赞“新农人”逐梦沃野》在全网头条置顶推送,“夫妻辞去中科院和北大的工作回乡务农”的话题被亿万网友推上微博热搜。故事的主人公——全国人大代表、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到底有何特别?



初见魏巧,她满脸都是兴奋。她告诉我,六年前她同丈夫一起辞去了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脱下白大褂戴上破草帽回到家乡镇江务农。六年后,从被村民嘲笑“瞎比划”到如今发挥科技力量,地里的庄稼越种越好,同时自己也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重回北京。看着熟悉的街道,她心头百感交集。她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为题拟好了发言稿,满心期待要将自己6年所感向总书记汇报。



3月5日的下午是魏巧永生难忘的。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人民大会堂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发言。从大会堂返回江苏团驻地,我再次见到魏巧。和她面对面采访时,我清楚地看到那股初来时的兴奋劲已经汇聚成了她眼里的光。“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在审议中,总书记的这句话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魏巧的心里。她告诉我,那一刻自己也抬起头和总书记的眼神有了交汇,那一瞬间她觉得6年前的决定,6年里的付出都值了。采访中,魏巧多次提到“农业是被国家需要大有可为的事业,农民不是身份是职业,需要更多有专业技能的人加入。”





早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在土地适度规划化、产业链不断延伸、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当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务农不再仅仅是被动靠天吃饭的经验总结,而需要更多信息学、管理学、甚至基础科研工作的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3月15日,江苏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在会上强调,要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发展新时代“新农人”。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体系,推动县域人才统筹培养引进使用,加快健全乡村人才管理与服务网络,实施技能乡土人才提升行动等一系列举措。将人才库建在田陇上,壮大“新农人”队伍正成为江苏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手棋。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引导,是为了让人才能够走向农村,扎根田头。但人才能否才尽其用,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成长其实也和种子萌发一样,需要适合的环境。魏巧当年毅然返回家乡,是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对父亲召唤的响应,但同时也鼓起了莫大的勇气。采访之余我也在想,如果我是魏巧,我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或许,如果有一天,人才扎根土地时不再需要鼓起如此大的勇气,不再有如此多的顾虑,能够主动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时候才算是为乡村人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而从今年年初江苏省委一号文件上也确实能够感受到,无论是从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江苏都在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手中有事,眼中有光。魏巧说,有知识和能干成之间的距离就是实践。农业现代化强国的推进,正是要靠像魏巧一样把务农作为事业来推进的人才队伍。真心希望通过政策引导,能够有越来越多的“魏巧”出现在田间,让“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让农业成为更多人追求的事业蓬勃发展,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越夯越实。

(总台记者 杨光 监制 姚东明)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