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江苏省丹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着力开展“三大行动”,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上精准发力,让农民在家门口过上“甜日子”。
开展转型升级行动 打造长效富民产业
位于江苏省丹阳市皇塘镇后亭村的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有鹿茸菇工厂化生产车间10万余平方米,草菇工厂化生产车间3万余平方米,菌种生产、加工车间等1万余平方米,基地占地面积共计400余亩,是全国最大的草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和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鹿茸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该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实施订单农业、保底分红、结对帮扶等形式,与周围广大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乡邻及省内外3000余户菇农共同致富。后亭村则投入260万元新建草菇工厂,周年种植草菇房达5000平方米,实行出租承包,每年为村级经济创收30万元。
来自四川眉山的江南生物公司员工刘桂兵,曾在老家守着几亩田地过着辛苦的日子,2003年来到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尝到丈夫打工的甜头后,两年后,其妻也来到了该公司上班。刘桂兵介绍,公司不仅为他们安排了夫妻宿舍,每天还免费供应两餐饭,“我和妻子每月收入近万元,目前已在老家盖了小洋楼,还买了小轿车,日子甜着呢!”
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丹阳市开展了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以延链、补链、强链、优链为重点,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升级为优势产业,进而真正成为长效富民产业。
“草菇是我们村‘一村一品’传统特色品牌,以江南生物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更多群众参与食用菌生产,把小菌菇打造成真正的富民大产业。”皇塘镇后亭村党委书记马亚平介绍,他们将结合后亭村的实际情况,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草菇特色产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引进发展新的农业产业。
开展产业招引行动 铸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丹阳访仙镇永丰村的沃野园林,一片望不到尽头的“红色海洋”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天鹅绒紫薇种植基地。
一直以来,永丰村村民都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收入相对较低。“死守传统产业已行不通,必须引导村民发展市场前景好的新产业。”在永丰村党委书记邱勤华看来,要让贫困群众永续脱贫,就得靠产业支撑。永丰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外出考察寻求农业项目,最终凭借自然环境、物候条件、劳动力资源等众多优势,将沃野园林引进落户。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的沃野园林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其种植的紫薇不仅仅在国内被应用于各种花海项目,还出口到塞尔维亚、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沃野园林还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在紫薇种植基地内,正在锄草的村民蔡正祥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68岁,因为紫薇在市场上很抢手,他和附近的村民也就有了活干。目前基地内日常参与育苗、锄草等林间管理的村民每天有100人左右,高峰时能达到1000多人。“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我们都很高兴。”蔡正祥说。
目前永丰村还引进了700亩翠冠梨项目、300亩特色养殖项目,这些引进的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丹阳正以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特色产业为重点,通过招引,努力培育、实施、壮大一批具体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性强的农业农村重大产业项目,铸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开展富民强村行动 营造共同致富“大天地”
在丹阳,提到开发区马陵村,人们最先联想到的便是“香海琴枫”浪漫庄园。香海琴枫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采用“五统一”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民”的联动模式,直接解决园区周边地区村民就业人口100余人,同时通过带动周边农户开发农家乐项目,以及提供该村农民种植技术及就业机会,当地农民实现转型增收达1500余万元,提升了马陵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香海琴枫”浪漫庄园的开办是丹阳开展富民强村行动的成果之一。和马陵村一样,丹阳市陵口镇乐善村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就是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红利政策,走出的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2022年8月,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签约并入驻乐善村,项目总投资2.5亿元,整合了1000亩的水面,预计今年7月份并网发电,届时村集体收入可达140万左右。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可以把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结合起来,同时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政策红利,提升村里近千亩青虾养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增强村级经济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家有两亩多水田,原先一直出租给养殖户,每亩价格800元。”乐善村村民陈荣富说,现在村里把水田整合起来,开展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给村民的租金每亩达1100元,“收入增加了,村民对此都比较支持。”
丹阳市将持续开展富民强村行动,探索乡村特色产业进园区的增收“新路子”,破解束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营造共同致富“大天地”,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蒋须俊 季梦琦 管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