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做好这些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保护是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近几年的主要工作。
“几张图、一卷画就能身临其境地还原历史建筑,短短几小时便可线上游遍红色遗址。”崔岩告诉记者,红色基因库的数字化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精度要求极高的工作,但前几年由于技术的匮乏及国外软硬件技术的限制,国内数字化普及率并不高。
为了不依赖进口设备,崔岩一手抓研发,一手赶进度,带领大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三维数字化扫描技术,为革命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提供了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精细化数字化采集方案,并研发完成了基于实景三维的专用数字化采集设备,为红色基因库的保护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保护红色基因库的同时,背后蕴藏的精神也在滋养着崔岩。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里,一双泛白的旧布鞋引起了崔岩的关注。
“这是焦裕禄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双旧布鞋。60多年前 ,他就是穿着这一双布鞋走遍了兰考120多个生产大队,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坚持不懈地治理风沙、盐碱。”崔岩说,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他的共鸣,红色文物不应该躺在库房里。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崔岩和团队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全国100多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数字化建设。
“我打心底里希望这些红色资源不仅能给年轻人带去文化知识,也能带去正确的价值观。”崔岩说,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的建议》 ,希望这些红色精神能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江门长堤历史风貌街区、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石窟……小到物件,大到立体空间,三维数字化还原技术都能将其完整、高清、精准地呈现出来。崔岩和他的团队让一座座历史建筑都拥有了自己的“基因库”,延续了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成熟,崔岩把目光投向了城市数字化建设。崔岩团队通过对地面建筑、室内结构、地下管道等进行数据捕获与构建,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相当于在三维空间克隆一个数字化的城市,让地图上的城市跃然眼前,再利用这个数字底板实现精准化管理。”崔岩介绍,当这些数据逐项落图入块,系统平台就可以以“一张图”的形式实现自动感知、要素监测预警、图上指挥调度,变被动响应为精准预见、提前处理。
谈及未来,崔岩满怀期许:“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增添了我们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前沿阔步前行、勇敢创新的动力,更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