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3月9日的《我从基层来》就把镜头对准一线产业工人代表,看看他们有哪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积极建议。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何光华,曾经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电力系统,她可是出了名的“爱琢磨”,她带领团队研发的专利,填补了世界范围内相关领域技术和配套工器具上的空白,创造经济效益7.5亿元。如何更好地开展跨领域合作、实现更多创新成果的转化也是她一直思索的问题。上会前,何光华进行了充分调研,走访多家创新性企业,和劳模工作室的技能人才进行了充分交流。她发现,上下游产业“链”上,还需要打破创新信息不对称、技术人员跨界专业知识不足等壁垒。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厂务经理冯春祥说:“我们苦于没有相关的平台渠道,很难找到跨界的创新产品和数字化产品,也缺乏这方面的信息。”
国网无锡供电电缆运检中心书记、副主任张志坚说:“在激励制度方面还是不够健全,缺乏职务创新成果转化的分配机制。”
把来自产业一线的心声带到北京,在会上,何光华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和会前的调研,提出了“加强工作室联盟、促进产学研融合配套”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何光华说:“进一步完善创新孵化转换体系,把我们的产学研更好地链接在一起,让创新由‘点’到‘链’,让更多的用户可以通过有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得到他需要的信息,使得更多的青年员工可以成长为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
何光华的建议也得到了其他来自一线代表的关注。参会间隙,大家围坐一起,热烈讨论、交流经验。
全国人大代表孙华芹说:“在产业工人建设方面,我也建议着力在职业培训上求实效,产教上求突破,校企合作上求深化,从思想政治、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维权关爱4个方面推进相关的工作,让工人更有方向感、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培养更多优秀产业人才,也更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孙景南说:“作为长期在工作一线的产业工人,从工作的这种体会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把待遇提升与发展通道去相结合,也要把我们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和对他的技能的评价去结合,权益的维护和环境营造也要相结合。”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 罗聪懿 郭奉铭 龚俊杰 张正 臧西宁 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