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践行“三个敬畏”,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进,让“好地方”扬州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顾潇)作为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在大运河文化带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勇挑重担,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加快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奋力在新征程上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扬州贡献。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孟德龙 摄

环境整治,“黄金水道”焕新颜

中国两大“黄金水道”长江和大运河,在扬州的六圩河口相交汇。远远望去,高低有致的两座灯塔并肩而立,它们不仅是跑船人航行的指示标,现在也是灯塔公园的一部分,与新建的红桥、航标展示厅交相辉映。登上观景台放眼望去,辽阔的水面上,大型船舶往来,航运繁忙而有序。

眼前这一幕,正是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整治的成果。扬州积极顺应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求,率先在全省启动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京杭运河扬州段全长127.5公里,2020年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率先动工,拆除沿河老旧建筑7万m2,拆除碍航码头9座,整治“三无”船舶300多艘,对原有航道进行疏浚,新建船舶待闸泊位84个,改造提升水上服务区,改建碍航桥梁。随着项目全面完成,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的通航等级从三级提升到了二级。航道畅通了、安全了,船舶停靠泊位也增多了,船行至此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船行老虎口,船民腿发抖”已经成为一个远去的传说。

在着力让新时代的“黄金水道”发挥更大效益的同时,扬州还聚力打造底蕴深厚的世界运河文化高地,在六圩河口系统规划“一河两岸六大文化功能分区”,建设以灯塔公园、六圩轮渡公园、靠船墩诗词文化墙、运河景观文化带为主的京杭运河施桥口门文化主题公园,形成运河文化和航道文化特色景观,生动阐释了扬州与运河的千年情缘、展示了运河扬州段亮丽风貌。

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工程将于2024年全面完成,届时,运河航运将实现全线全面转型提升,流淌千年的黄金水道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扬州运河三湾公园 孟德龙 摄

源头保护,一江清水向北送

从六圩河口顺着长江往东三十多公里,就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取水口的三江营,边上就是一座大型湿地公园。三江营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曾经是“工业锈带”,如今变成了“生活秀带”;不仅是飞鸟的天堂、鱼类的乐园,更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净水工厂”。

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城市,扬州市委、市政府把保护好源头生态、确保输水水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样板区。

保障“一江清水向北送”,根本在于自觉扛起责任担当、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扬州市委、市政府牢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新思路,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自觉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作为系统工作来统筹实施,加快调整优化境内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点源、城镇污水、农业面源、船舶污染治理和截污导流工程建设,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2015年,扬州首倡并率先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廊道沿线1公里范围内,建设1800平方公里生态大走廊,强力推进总投入3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系统实施“清水”“清废”“清企”行动,不让一滴污水进入输水廊道。同时,以人大常委会决议的方式对输水廊道沿线重要节点“七河八岛”区域实施“四控一禁”(控制水体与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禁止违法建设),对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三个湖泊及沿岸3公里范围内成功实施“三退三还”(退耕、退渔、退养和还林、还湖、还湿地),并以县为单元开展岸线生态修复,全线生态湿地用地增加83.26%……

如今,在扬州积极推动下,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已上升为省级战略,“八大工程”68个项目全面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长江扬州段水质由“十二五”时期的Ⅲ类提升为Ⅱ类。

△古城仁丰里活动有声有色 孟德龙 摄

有机更新,古城焕发新活力

从长江入古运河,一路上瓜洲古渡、高旻寺、运河三湾等“运河十二景”让人流连,从东关古渡登岸,就来到了穿越千年沧桑的扬州古城。漫步在古运河环抱里的扬州古城中,评话、剪纸、漆艺等传统非遗和咖啡店、手作馆、文创空间等新业态在古街古巷里错落有致、有机融合,散发出古今辉映的韵味,氤氲着烟火气和幸福感。

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扬州持续推进古城保护与更新,颁布实施《扬州古城保护条例》,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工作方案,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古城保护复兴之路。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是扬州古城范围内较早保护性开发的历史街区,1.1公里长街上,武当行宫、李长乐故居、个园等文保单位星罗棋布,谢馥春、四美、冶春等老字号随处可见,如今该处已成为扬州历史文脉传承与演绎的核心承载空间之一,入选了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

仁丰里是扬州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10年来在“微更新”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沿线弱电管线全部入地,更新修缮传统民居建筑33处,修复破损路面2600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约450米,新装路灯30余盏,增加监控40余处……“格桑花”文化沙龙和10多家大师名家领衔的非遗工作室,引来众多文青和粉丝。扬州人以“文火慢炖”的方式,在保住古城市井风貌和烟火味的同时,促进了原住民的生活改善和新业态的培育发展。

古城的保护既要有漂亮的“面子”也要有实在的“里子”, 扬州不仅将散落在古城各处的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而且注入了新的元素和生机,通过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等文旅新热点的打造,一张充满古韵和新意的全域旅游发展蓝图已逐渐清晰。今年春节假期,扬州83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72.89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2.4%,增幅全省第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扬州城探寻逛不尽的景和说不完的故事。

活态传承,文脉悠悠贯古今

柳含烟翠、红入桃花,现在正是扬州三湾湿地公园春意初醒的时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标志性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开放一年多。这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将大运河最为显著的“活态”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该博物馆成为扬州文旅的崭新名片,尽管受疫情影响,2021年6月开馆以来仍接待市内外游客250万人次。

在博物馆东侧,有一座大运河非遗文化园。这是一座颇具扬州特色的街区,园内建筑采用扬州传统院落式布设,庭院、长廊、绿树、鲜花等景观点缀其中,充满唐风古韵。七里河从园中穿过,水中布设有小岛、景观亭等,呈现出古运河畔的“水街”风韵。文化园里有多家非遗大师工作室,涵盖了非遗文化演绎、非遗文化体验、文创产品零售及商业等多个方面。

大运河催生了以扬州学派、扬州画派、扬州曲艺、扬派盆景、淮扬菜、扬州工艺美术、扬州“三把刀”等为代表的特色淮扬文化,近年来,扬州市深耕细作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颁布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成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13个传统文化重点传承保护基地、12家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着力打造非遗文化保护发展的“扬州样本”。全市目前拥有雕版印刷、古琴、剪纸、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4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漆器髹饰技艺等2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来,扬州致力于传统文化,特别是运河文化的精细化保护、活态化传承和时代化表达,自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并在去年上升为国家级论坛,先后获得“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世界级名片,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全球首个“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国故事、扬州故事。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