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农谚云:“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节气过后,正是春耕春播的好时机。江苏徐州铜山区小麦返青长势喜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指导;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新宋村,大型翻耕机在田间作业;湖南双峰县许多种粮大户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翻耕育秧田、检修农机、储备农资……放眼广袤田畴,农民身影忙碌,农机隆隆作响,一幅人勤春来早的画卷铺展开来,各地区各部门压实责任、抢抓农时,多措并举抓春耕备耕,全力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之大者”,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2年,中国全年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这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也是连续十九年获得丰收。奋进新征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聚焦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紧抓农时,压茬推进春耕春播,为完成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令人振奋的是,我国冬小麦、冬油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冬小麦在田面积3.3亿亩以上,长势好于上年;冬油菜1.1亿亩以上,长势整体正常。北方冬麦区2月下旬开始陆续返青,冬油菜处于蕾薹期,华南早稻陆续开始浸种育秧,近期中东部两次大范围降水,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和库塘蓄水,利于春管春耕。雨水节气至,春耕正当时,层层压实责任,抓实抓细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其中,面积稳,产量就稳,粮食安全就有保障。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守牢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是关键。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健全完善农资保供工作机制,抓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共绘“万里遍春耕”的火热场景。
科技创新是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根本途径。随着无人机、物联网、自动化等农业“黑科技”加快进入田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坚持“藏粮于技”,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能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必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良种、良法、良机与良田有机结合,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贯通育秧、耕种、管理、收割、烘干等各个环节,让田间地头激荡科技力量,为粮食生产“再增收”、农民挑上“金扁担”提供重要保障。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不仅要“产得出”“供得上”,也要“提质量”“供得优”。在“十九连丰”的背后,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有力支撑。目前,湖北加快建设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江苏创建粮食示范片600个、大豆油料示范片100个,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增产技术,熟化完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我国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已累计超6万个,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1.3亿亩。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充盈“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以“三品一标”为抓手,推动供给更多绿色、有机、名特优新产品。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在万象“耕”新的好时节,抓好春耕春播各项工作,田间地头“人勤春早”的忙碌身影,定能转化为“麦穗飘香”的丰收图景。(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