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2)》(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额达到11610.9亿美元,超过欧盟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经济体。
中国绿色贸易为何能够实现规模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含绿量”显著提升为疫后全球“绿色复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危机不断、经济风险积聚,保护主义逆流横行,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课题。
2月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10年内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同时敦促较富裕国家至少要兑现去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上做出的承诺。2月7日,欧盟竞争力部长非正式会议提出,欧盟应推动绿色转型和深化单一市场,并重点讨论了关于欧盟绿色工业计划的提案。
商务部研究院绿色经贸中心主任许英明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大部分发达国家把低碳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际绿色贸易需求不断增强。
国家战略指引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规划,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在具体部署和政策安排指引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速,环境技术创新硕果累累,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接近全球60%,是全球布局环境技术创新最积极的国家。截至2021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
许英明认为,中国在绿色产业基础、绿色流通体系、低碳技术、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建设成效明显;绿色贸易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绿色贸易产品,特别是环保科技类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21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环保科技类产品进出口国,进出口额达8752.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在全球占比达到17.6%。
中国新能源产业为世界经济注入“绿色动能”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升级,为亟待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增长新亮点。报告显示,2012-2021年,中国绿色贸易规模持续增长,总额从7934.2亿美元增长至11610.9亿美元,10年间贸易规模增长了146.3%;其中环境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增长率达到4.3%。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在全球绿色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呈逐年扩大趋势,由2012年的9.9%提高至2021年的14.6%。
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出口为代表,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许英明指出,新能源产品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契合疫后全球经济“绿色复苏”的发展要求,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也有利于绿色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目前,中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月2日,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增长了131.8%,光伏产品增长了67.8%,锂电池增长了86.7%。
许英明认为,从规模看,新能源产品出口有成为我国“稳外贸”主打产品的潜力和空间。未来,应继续支持企业进行绿色设计和制造,构建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和供应链,并采用国际先进环保标准,鼓励获得节能、低碳等绿色产品认证的产品加大出口,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